走进浙博,听一曲越地长歌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有距今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和年前的良渚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为浙江留下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且大多为博物馆收藏,极具地域特色及学术价值。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博物馆,浙博现有馆藏文物及标本十万余件,主要陈列于“武林馆”和“孤山馆”两大馆区之中。
武林馆区位于西湖文化广场E区,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宗旨,以浙江历史和浙江革命史为主题,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己任,举办浙江古代历史陈列、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等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完美、贴近人民群众的展览。是展示浙江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革命历程的窗口,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极具地域特色。
之所以打卡浙博,坦白讲,一大半的原因是冲着浙博在央视《国家宝藏》中推出的那顶宁波万工轿来的。故一来到浙博武林馆区,我就直奔三楼的十里红妆展。
“十里红妆”是指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浙江东部宁波、绍兴及舟山地区存在的一种婚俗。当地的土豪嫁女时,为自己的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那送亲的队伍可绵延十里。展厅里存放的就是流行于那个时期的一些民间嫁妆精品器物,包括生活起居用具、厨房用具和女红用具。同时,通过“待嫁的女儿”、“迎亲的队伍”、“火红的新房”三个单元,将这一婚嫁习俗详细、具体、生动地展现给了观众。火红的新房、火红的嫁妆,象征着结婚的喜气,象征着吉祥如意。古雅的小桥、邻水的建筑,再现了烟雨迷离的宁绍水乡风貌。
宁波万工轿就摆放在整个展厅最显眼的位置,这顶花轿工艺精湛,金碧辉煌,犹如一座黄金宝龛。只是展厅昏暗的灯光以及蓝光的照射,使它看上去似乎透着几分诡异。
“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分为雕塑艺术、剪纸艺术、编织艺术、织染艺术四个单元,“浙江三雕”、乐清细纹刻纸、东阳竹编、浙南夹缬等代表性工艺,展现了浙江人的灵动心智和精巧技艺。不过在布展上乏善可陈,特别是高度程式化的展品组合方式,不仅无法呈现精湛的技艺与精品的艺术,反而会让观众有东拼西凑、滥竽充数的感觉。
“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专题展览,展览以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古琴为展示对象,通过“古琴的历史”、“古琴的制作与演奏”、“馆藏古琴解读”等三个单元,为观众呈现了古琴所追求的中正平和、宁静致远的境界。
“古琴的历史”和“古琴的制作与演奏”两个单元,主要通过场景、水墨动画、图片、实物模型和视屏短片等手段将古琴发展的历史、结构、制作工序、琴音及手法等内容简明而完备的讲述给观众。在了解了这些古琴基本常识后,再去欣赏古琴精品,颇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展厅中陈列的古琴多为九嶷琴派创始人杨宗稷所收藏、监制和修复的,其中竟有出自唐代斫琴高手雷威、雷霄之手的“彩凤鸣岐”琴、“谷应”琴、“来凰”琴,以及曾为文史大家朱家溍先生所收藏的宋琴等古琴精品。古雅的丝韵、清丽的场景、婆娑的光影,一切都只是为了尽显古琴的那“尽善矣,尽美矣”的曼妙与华彩。
“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纵向以时间为序,通过“南湖红船与中共一大”、“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的风暴”、“钱江两岸的抗日烽火”、“走向解放之路”五个单元,展示了浙江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取得浙江解放的光辉历程。横向以浙江重大革命斗争活动为展览要点,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包括运用根据历史资料制作的复原式景观和声光电配合的大型场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重要的历史时刻和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以点带面,有序串联,别具匠心。同时,对浙江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堪称浙博的“扛鼎之作”。展厅面积约为平方米,是最大的一个展厅。分为“文明曙光”、“古越王国”、“三吴都会”、“东南翘楚”、“繁庶两浙”五个单元,展现了浙江大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独特魅力。
浙江早在一百万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距今一万年前,浙江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而良渚文化则成为中国史前文明的一座巅峰。当中原进入夏商时期,浙江大地上生活着的“断发文身”的古越人则在山海变迁的严峻环境中,精勤耕战,开疆拓土,虽然古越世界早已消失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不复存在,但古越人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气质,开放进取、务实创新的文化传统及其创造出的灿烂辉煌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
据介绍,该展厅共展出文物余件。其中有数件文物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中有6件陈列在该展厅。如良渚文化玉琮王、战国伎乐铜屋、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北宋彩塑泥菩萨立像、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和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不过可能由于书画展览条件所限,那幅曾名动海内外的《富春山居图卷》真品并未对外展示。
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路上的孤山馆区,一反武林馆区的现代时尚,尽显古色古香,飘逸灵动。东衔白堤和平湖秋月景点,西接西泠印社,自然和人文景致得天独厚。整个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与逶迤连绵的长廊组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格局。错落有致的馆舍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成为杭州的一处极具魅力的文化景点。
浙江,作为举世闻名的瓷器发源地和青瓷的故乡,名窑迭出,佳品纷呈。因此陶瓷文物是浙博的一大特色。展厅分“源头活水、一枝独秀”,“名窑辈出、枝繁叶茂”和“春风化雨、异彩纷呈”三个单元,展出了多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物。这里有越窑的觞、瓶、烛台,殴窑的碟、壶,以及龙泉窑的瓶、壶……整整三层楼的藏品,近余件,看得我眼花缭乱。
青瓷器作为越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出现及繁荣也代表了我们浙江越文化的发展。而在悠久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各种瓷器的形状凝聚了当时时代的历史特色,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工艺角度,瓷器无疑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品,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千多年前,吴越国王钱俶花费六年时间建成雷峰塔,见证了杭州和西湖之变迁。年至年的考古挖掘和雷峰塔地宫重见,揭开了古塔的神秘面纱,秘藏国宝的盛世重光。
该展厅陈列了许多雷峰塔的历史照片和出土文物,有石刻佛经、铭文砖、建筑构件及佛教遗物等,其中鎏金纯银阿育王塔为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除此之外,在孤山馆区东侧还有黄宾虹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宋元明清漆器艺术、刘雍珍藏古代汉传金铜佛像展以及西侧的文澜阁与《四库全书》可供参观。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作一一介绍。
展馆导览:
武林馆:(位于西湖文化广场E区)
一楼: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
二楼: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
三楼:书画专题陈列、非凡的心声、意匠生辉、十里红妆;
地下一层:临时展厅
孤山馆:(位于孤山路)
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
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陈列;
重华绮芳-宋元明清漆器艺术陈列;
文澜遗泽-文澜阁与《四库全书》;
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
金佛光明-刘雍珍藏古代汉传金铜佛像展;
常书鸿美术馆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之后停止进馆参观);周一全天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公交指南:
武林馆:市内公交19路,30路,38路,57路,58路,67路,路,路夜班车,至公交西湖文化广场站;快速公交B1、B2、B4至武林广场北;杭州地铁一号线至西湖文化广场站C口;自驾车可停在西湖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库,5元/小时。
孤山馆:位于西湖风景区,周末实行私家车单双号通行,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馆区内不设停车场,可停在大门口公共停车泊位内。市内公交Y10路可直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