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百里不同风,满族传统婚俗程序很多,有
结婚,该不该办结婚仪式呢?
我年轻的时候,不想,嫌麻烦,但家长不同意。家长那么多年随了不知道多少份子钱,一定得在孩子的婚礼上收回来一部分,否则就太赔了!
我现在,觉得必要的仪式是要有的。一个仪式是告诉自己、告诉老公、告诉所有人:名花有主了,破草也有主了,都别惦记了。最重要的是告诉老公,你是结过婚的人啦,今后就安心过日子,别想入非非!
对于彩礼,我年轻的时候想:婚姻是平等的,不是买卖,干嘛要彩礼!现在我想:还是得要,不要婆家不仅不会“感恩”,反而会觉得这个媳妇娶得太容易,上赶着送的一样。
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经历的改变而改变。
为啥传统婚礼会让人觉得热闹与期待。有人总结过:传统婚礼,是因为在揭开盖头以前,新郎连新娘样貌都不知道,因为神秘而急切;现代人,其实在婚礼前可能啥人事儿都办了,还有啥神秘与期待啊,婚礼就是为了点气氛和回收点份子钱,除了累和闹,还能怎样呢?
辽宁省博物馆在满族民俗展厅中以剪纸的形式展现了满族传统婚俗。婚丧嫁娶,每一个地方都不同。看看满族婚俗是不是有独特的地方?
姑娘大了就有人上门提亲。由父母来决定结婚对象,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门当户对”。对于过来人体会: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门当户对”的婚姻是有一定道理的。
婚事定下来之后,在放大定之前还有一个“放小定”,男方家会送女家几件布帛、头簪或耳坠作为“定礼”,这个是小定,就算这事儿说定了。
选择好日子后,男家尊长会与子再次到女家下聘礼,俗称“过大礼”或“放大定”。这个聘礼就要丰厚了!
结婚当天当然是迎亲了。但这个“插车”听都没听过。后来查了一下,是女方家比较远,在婚期的前一天会用结彩的数辆大马车,满载妆奁彩礼和彩装盛扮的新妇,风风光光地送往男家。途中会有新郎带车或轿前来迎接,新妇这时要换乘车轿,俗称“插车”。
新娘的花轿来到男家门外,要停待一会方可进院,也称“憋性子”,意为去一去新娘的傲气,日后性情会温柔和顺。这时,新郎要向花轿上方象征性地射三发虚箭,意为射跑随轿而至的野鬼邪魔。
盖着红盖头拜天地了。
新娘要跨过一个炭火盆后方可进院。满族信萨满,认为跨火盆时火神可以驱走新娘子身上带来的邪气,今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揭盖头应该用秤杆,取“称心如意”之意。
新娘还要从一个马鞍子上跨过,意为以后可以安安全全过日子。
“坐福”是在新娘子坐的褥子下放一把斧子,取其谐音为“坐福”。按传统,新娘子在上坐的时间越长日后的幸福就会越多。斧头虽然硌得慌,但为了日后的幸福,新娘子还是愿意多坐一段时间的。
喝交杯酒,这个习俗那里都有吧。
吃子孙饽饽,据说这个饺子不能煮太熟,取“生”之意,生孩子啊。
“十里不同风”,各地婚俗肯定不太一样,传统、习惯而已。
在揭盖头之前,新郎不知道自己娶回家啥样貌的媳妇,这心还不得像小兔子一样在跳,手会抖吗?
推荐相关阅读:
实体书店卖文创,也许是把双刃剑
首博:论金银工艺,最服唐朝,唐李倕服装配饰让人开眼了
辽博:长命锁,一百年来款式没啥大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