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说未检故事之三十二知艾防艾敬畏自然
世界艾滋病日
年12月1日
一、严峻形势
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24-30日是我国的性病防治宣传周。今年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年7月发布的全球报告,年全球有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新发感染者有万人。而在中国,自年起艾滋病就成为我国传染病中死亡人数第一位的传染病。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是其他所有传染病死亡人数之和的10倍。艾滋病在本质上也是各类疾病的一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传播途径已然明晰,预防与治疗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二、紧迫现状
在办案实际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并不具备相关的性知识储备,他们无知懵懂,发生了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性关系。在很多轮奸和强奸案件中,有的涉案未成年人也感染了生殖系统的传染性疾病,而他们却依然不懂这类疾病的危害。
因此,向未成年人普及艾滋病等相关性疾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成为了当下一个重要的话题,只有从多方面着手去努力,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孩子。
三、知艾防艾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HIV感染引起,其传播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①性行为传播:同性或异性之间无保护的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和口交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HIV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无保护的性行为是主要的HIV传播途径。
②血液传播:HIV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通过血管或体表破损直接进入健康人体内造成的HIV传播。主要包括接受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静脉注射吸毒、职业暴露、移植HIV污染的器官等。
③母婴(垂直)传播:HIV感染的妇女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造成的HIV传播。
3.为什么大众会谈艾色变?
①早期,艾滋病的治疗效果不好,病死率高。艾滋病发现直到年仍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病死率持续增加。
②老百姓对艾滋病不了解,认为感染这个病毒就是有问题的人群,容易给感染者贴上标签。
4.感染艾滋后的症状?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四、莫要谈艾色变
1.如何知道是否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只能通过检测确诊,不要等到出现症状才去检测,而是有和艾滋相关的高危行为,就有必要去检测。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目前可以达到这么好的治疗效果,一直认为是不治之症,害怕丢人又不敢检测,其实是错误的。检测机构会绝对保密,不经本人同意,不会告诉本人以外的任何人。
2.怎样预防艾滋病、性病?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损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3.HIV暴露后局部如何处理?
发生HIV暴露后,要及时处理局部污染的皮肤或黏膜: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
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如黏膜处存在伤口时,可用75%乙醇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
超过72小时以后,不推荐进行预防性用药。但对于高风险暴露(如针刺暴露于HIV感染者),即便超过72小时也可以服用预防性药物。
预防用药疗程是28天。开始预防性服药后,如果暴露源检测阴性,应停止用药,除非怀疑暴露源处于HIV感染急性期。
五、艾滋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六、关爱特殊群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校园成为了艾滋病高发区,而老年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不论是大学生还是老年人,都是没有对这类疾病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也极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男性人群感染病例报告数年为例,年达到5例。
老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习惯做好保护措施,在感到不适时拒绝求医,或是不知怎样求医,更或是觉得自己反正年纪大了,得不得病也就再活个十几年……于是,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发病死亡比例远高于年轻人。
对于老年人,陪伴与关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向人倾诉内心的孤独,以及找寻到支撑生活下去的信念。比起物质,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看望他们,和他们说说话。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学会正视,表达自己的需求。
关爱特殊群体,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因为他们的健康与这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环,人类的命运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共创美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文字:罗慧丽(部分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罗慧丽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