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为什么毒品会改变大脑

编者按:现在,滥用合成毒品已是某些青少年的“家常便饭”,而挽救这些青少年更是迫在眉睫。合成毒品的种类有哪些?成瘾机制是什么?对人体有怎样的损害?如何治疗成瘾者?就此,《科学世界》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时杰研究员。

Newton:什么是毒品,它是如何分类的?

时杰:能够形成瘾癖的非医疗用精神活性物质就是毒品,为获得欣快感而使用这类物质就是吸毒,即药物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将“滥用”定义为“明知在危害身体的情况下使用(或经常使用)会造成或加剧持续性或经常性的社会、职业、心理或生理问题,但仍继续使用”的行为。《国际禁毒公约》将成瘾性物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麻醉药品,常见的有阿片类(包括鸦片、海洛因、可待因等)、可卡因类和大麻类等;第二类是精神药品,分为中枢兴奋剂(如苯丙胺类)、镇静催眠药(如苯二氮?类)、致幻剂(如LSD等);第三类是其他,包括烟草、酒精和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丁烷等)。从来源上看,毒品又可以分为从植物中提取的传统毒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和用化学方法制造的合成毒品(如苯丙胺类,氯胺酮)。

Newton:我国毒品滥用的情况如何?

时杰:截至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共有.5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8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9万名,分别占49.3%和49.4%。滥用合成毒品的人数超过滥用阿片类毒品的人数,这个现象还是首次出现。在滥用合成毒品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大多数。另外,由于吸毒是违法行为,在社会上也是极不光彩的事,因此未登记的隐秘吸毒人员的基数可能相当大。据我们调查研究,实际吸毒人数可能是登记人数的四倍多,也有研究认为不止于此,这些都是统计上的估算,真正的人数并不清楚。

Newton:为何我国阿片类毒品和合成毒品的滥用如此严重?

时杰:毒品的使用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比如,美国靠近“银三角”(位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及亚马孙地区,盛产古柯),多见大麻、可卡因;而我国靠近“金三角”(位于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交界处,盛产罂粟)、“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交界处,盛产大麻和罂粟)地区,便多见阿片类药物。至于对合成毒品的滥用,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对合成毒品的滥用,不单是我国,全世界都有此趋势。分析起来,可能是合成毒品更加容易制作的缘故。比如,过去要制作冰毒(甲基苯丙胺),原料是麻黄草,政府可以从源头进行管制。而现在,多采用化学原料直接合成,在地下小作坊、黑工厂中就能生产,隐蔽性很强,如果没有举报的话,是很难被及时发现的。此外,使用合成毒品后,初期症状并不明显,这就使它更容易在学生、白领等在传统上与吸毒不沾边的人群中快速流通。

Newton:那么,如果长期使用合成毒品,一定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吗?

时杰:是的,所谓“合成毒品不上瘾”的说法,纯粹是错误的认识。合成毒品的躯体依赖性不如传统阿片类毒品那么明显,但更严重的是精神依赖性,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渴求”。此外,虽然不同的人成瘾易感性不同,但长期使用合成毒品,最终必将导致成瘾,并发生精神和生理疾病。例如,滥用苯丙胺类毒品,会引起脑区功能连接紊乱,导致成瘾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甚至苯丙胺类精神分裂症,后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比如被人追杀等),容易引发恶性事件。在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中,可以观察到吸毒者神经核团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改变。采用成瘾动物模型进行的研究,也能观察到成瘾相关脑区的器质性改变。在临床表现方面,成瘾会出现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显著下降,因此在判断成瘾损害时经常采用认知功能检测,毕竟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MRI(磁共振成像)这些神经影像学分析手段还是比较昂贵的。此外,过去滥用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的人群泾渭分明,而现在两者混用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不同合成毒品的多药滥用现象也非常普遍,这样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而且,不同来源的合成毒品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掺入的杂质也导致滥用风险的增加。

Newton:毒品是如何影响神经环路的呢?

时杰:毒品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例如,过去认为阿片类药物激活了阿片受体,抑制GABA(γ-氨基丁酸)的功能,提高多巴胺的兴奋性,以达到欣快效应。但近年的研究认为,阿片类药物不仅作用于阿片受体,还广泛作用于神经网络系统,影响多个脑区、多个系统。虽然不同毒品的成瘾机制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通过激活奖赏环路,强化多巴胺发挥作用的(具体包括增加多巴胺分泌、阻止多巴胺重吸收、提高多巴胺兴奋性等途径)。神经影像学分析也表明成瘾者的多系统神经环路发生了改变。我们知道,环境诱导、应激、药物本身都可以导致复吸。如果给正常人观看涉毒药品、场景、器具、行为的图片,多数人会感觉恶心,或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是当吸毒者观看这些图片时,相关脑区就会被异常激活,这是心理成瘾的一种标志,也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

Newton:有人认为,吸毒能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真的有这种效果吗?

时杰: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吸毒有可能导致幻听、幻视以及思维的混乱,从长远来看代价更大,并且将持续损害认知能力。

Newton:之前您提到,其他类成瘾性物质包括烟酒和有机挥发溶剂,这些也是毒品吗?它们在青少年中的使用情况如何?

时杰:烟酒不是毒品,但它们具有成瘾性,长期使用同样会成瘾。各国对不同成瘾性物质的管制并不一样,认定哪些物质是毒品也有社会方面的考量。美国过去曾经全面禁酒,但因为社会反应强烈而没有执行下去,不过未成年人禁酒的法律仍然在实行。此外,世界上主要国家对烟草也多有管控。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北京近日还实施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对吸烟行为也做出了进一步的约束。至于滥用挥发性有机溶剂,这种行为常见于青少年,主要在韩国比较多见。特别值得我国青少年警惕的是,对止咳水的滥用。含复方可待因(一种弱的阿片类药物)成分的止咳水,在15~25岁的青少年中滥用非常严重,成瘾者一天能喝七八瓶甚至十多瓶。这里有药品监管方面的原因,但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不足、好奇心强、容易互相影响以及家长监管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Newton:像止咳水、苯二氮?类安眠药甚至咖啡因这些药物,如何界定正常使用与滥用的界限?

时杰:非医疗目的、为了获得欣快感而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即为滥用。在医疗上正常使用止咳水和安眠药,以及为提神而使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这些行为并无不妥。拿失眠来说,失眠本身非常痛苦,可能引发抑郁等精神疾病。苯二氮?类安眠药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的症状,对人体是有利的。但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目的是为了体验欣快效应而非帮助睡眠时,也就从医疗行为变为了药物滥用。例如,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利他林(Ritalin)和苯丙胺类药物Adderall,都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为治疗疾病而使用就是药物,为体验特殊的欣快感而使用就成了滥用,也就是吸毒。

Newton:对于青少年来说,如何识别毒品,避免毒品危害?

时杰:我们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预防毒品的教育,需要走进课堂,包括大学、中学乃至小学,要使青少年形成对毒品的警戒心理。另外,要教育青少年远离KTV、酒吧等鱼龙混杂的地方,并且远离吸毒圈子。至于毒品识别,除了对陌生人提供的饮料、药片、糖丸抱有警惕之外,还需要记住“没有无理由的快感”—任何说是能让人很舒服的物质,都可能对精神产生影响。

Newton:现在,对毒瘾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冷火鸡”疗法还常用吗?

时杰:传统上,不给予任何药品、而依靠戒毒者个人意志来抵抗戒断反应的冷火鸡疗法,现在已经不再提倡了。这种方法主要在滥用鸦片的年代使用,鸦片中吗啡含量低,直接戒除是可以的。但这种方法对于海洛因成瘾者,尤其是中重度成瘾者来说是不可行的,而且由于海洛因吸食者身体条件往往很差,这种方法也不安全。现在常用的方法是美沙酮维持治疗,在维持治疗点发放美沙酮,对海洛因成瘾者足量终身治疗。这样可以有助于恢复成瘾者的部分工作能力,降低社会危害性。对于合成毒品成瘾而言,主要是对症治疗,因为合成毒品成瘾者多伴有焦虑、抑郁、躁狂等精神症状,需要对症用药,以帮助戒毒者度过戒断期。当然,最佳手段还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未产生症状前就及时治疗。但是,没有症状的成瘾者往往不会主动就医,而等到症状出现,病情就已经非常复杂了。总而言之,治疗毒瘾目前没有特效药,需要采用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治、社会家庭关爱等的综合治疗模式,才可能治疗复杂的成瘾性疾病。

Newton:为何要向成瘾者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不能完全靠意志戒除吗?

时杰:维持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社会危害,即通过每天向成瘾者提供美沙酮降低其心理渴求,减少共用注射器的行为、预防丙肝等传染性疾病,减少违法犯罪行为,恢复维持治疗者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我国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目前已经逐渐推广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在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还有为重度成瘾者提供医疗用海洛因的治疗项目,同样有人认为,用国家经费向成瘾者提供药物不值得。但实际上维持治疗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吸毒对政府经费的压力和负担。吸毒者成瘾后,由于受到药物的影响,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加之往往被家庭抛弃,更容易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在一些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超过70%的财产侵犯类案件是吸毒者作案,因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暴力杀人、交通肇事等恶性案件也不断增多。此外,由于成瘾者共用针具和吸食兴奋剂后导致的群体性淫乱,过去超过60%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原)携带者是吸毒者。随着政府免费提供注射器、安全套和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的实施,近年来这个比例大大降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用于治疗的耗资,其实远低于将吸毒者逮捕入狱的费用。

至于戒除毒瘾,我们应当了解,成瘾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吸毒者的心瘾是由于其神经系统发生了可塑性改变,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病理状态,这不是仅仅依靠毅力就可以逆转的。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海洛因成瘾者的3年复吸率可高达95%。而且,我们近期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的人对毒品的易感性不同,其脑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心瘾也可能是受到多基因调控的。虽然我们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将来有望实现针对不同基因型成瘾者的精准治疗。

Newton:对于合成毒品而言,戒除生理毒瘾后,心理毒瘾会持续多久?有什么戒除的办法吗?

时杰:合成毒品戒断一定时间后,仍然对精神上有一定影响,比如冲动、易怒等。我们做过从戒断3个月到2年的成瘾人群的观察研究,发现他们的认知能力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即使是戒断2年之后,成瘾者一旦接触毒品相关环境线索,还是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合成毒品依赖的生理症状能够控制,但是心瘾却难以治疗。面对神经系统长期持久的影响,可能需要终身治疗。不过,医院陆林教授团队基于记忆的去稳定化与消退理论,提出了能够有效消除成瘾记忆的条件性线索唤起-消退心理学范式,他们发现在再巩固的时间窗内进行消退训练可以抹除与毒品相关联的记忆,有望因此降低心理渴求防止复吸。这一范式甚至能在睡眠中发挥作用,消除病理性情感记忆。目前,这一方法还停留在研究阶段,如果最终能够走向临床应用,那么应该能在戒除心瘾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来源:《科学世界》

《科学世界》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全国发行的综合性科普月刊。欢迎







































北京到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13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