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匏有苦叶等一心上人

今日学习到邶风十九首之中的第九首,《诗经》的第三十四首《匏有苦叶》。此诗描述的是一个姑娘在济水渡口等待她的有情人来迎接她的场景。不难想象,一个花季少女在朝阳初升之际赶往渡口的情景,少女边走边想,恋人待会到了渡口,如果水深一点的话,应该会踩着砾石缓缓的走过来吧,要是浅得话,就直接提衣过来了。(可见少女见恋人之心是多么急切)但是当她到达济水渡口时才发现渡口的水涨得历害,而且恋人也还未到。此时岸丛中的野鸡正叫得欢畅,似乎也似在叫唤着“情郎”。偶尔天上还会传来一阵阵的雁鸣声,仿佛在告知少女冬日就要结束了,要抓紧时间嫁娶了。周围的环境似乎都感应到了少女的心,在替她着急呢。(可见少女急切的内心是多么明显)船夫也感受到了她的急切,招乎着她,“快上船来吧,姑娘。”可少女看着船上的身影,其中并没有那个魂牵梦绕的人。所以她只能回绝船夫的招揽,“我不是急着要过河,我只是在等我的“朋友”来接我。其实少女心里很清楚,那并不是普通朋友,而是她的恋人,或许在外人面前提及恋人,少女显然还是羞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原文。《匏有苦叶》[先秦无名氏]匏(páo)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qì)。有瀰(mǐ)济盈,有鷕(yǎo)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雝(yōng)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pàn)。招招舟子,人涉卬(áng)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注解:匏,检索《古代汉语词典》字义有三,一是葫芦的一种,我们常说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瓠之无柄而圆大形者为匏”,也就是说,匏是葫芦中的大肚阿罗汉。《论语·述而》,孔子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匏瓜还真是系而不食的,百姓之家喜欢把成熟的匏瓜一剖两半,用来舀水。古装的影视剧里我们会看到渡河的人腰间挎一个大瓢的情景,这是因为匏风干了以后比重特别轻,完全可以充当救生圈之用。了解到这个,诗中先说匏,跟着就说水有深浅,最后又说渡河,对我们来说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匏的另外两个含义,一个是酒葫芦的意思,比如“酌之用匏,含之饮之”(《大雅·公刘》)。一个是八音之一,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物之善鸣者也”(韩愈)。“匏有苦叶”,匏由于苦而不能食,古时做渡水之用,现在叶还尚在,意味着还不能为用。但是济水很深,怎么办呢?(济水在河南济源县)“深则厉”,厉,同砺,砾石。水深就踩着砾石过。“浅则揭”,揭,把衣襟接起来过河。“有瀰济盈,有鷕雉鸣”,瀰,弥漫。鷕,雌雉的叫声。“雝雝”为和乐,和谐的意思,旭日初升,鸣雁和乐。接着又“士如归妻,迨冰末泮”,男子要娶妻,要等到河里的冰还没有化的时候。要理解这里我们得知道古时的婚俗。古时之婚姻要经六道程序,称为“六礼”。第一是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通常是一只雁,表示求亲的意思。第二是问名,男家问清楚女方的生辰八字之类的好去占卜吉凶。第三是纳吉,占得吉兆以后,到女家报喜,记得要送礼。第四是纳徵,等于宣告定亲,要下聘礼了,第五是请期,择定一个完婚的吉日,第六是亲迎,也就是迎亲。鸣雁,这是纳采了。迎亲要等冬去春来,河水融冰后才可以,那之前的纳徴,请期岂不是都要在河冰未化之前完成吗?其实我们现在的婚姻也在无形中遵守着这个礼数,夫妇之道关系到人伦之大体,不可不礼数周全也。最未章的“卬”字是我的意思,船夫招乎人过河(招招舟子),大家都上船了,我呢,我要等待我的“友人”,(恋人)相招方才跟从。译文: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踩着砾石过,浅就提衣快快走。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冰未化来迎娶。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以上就是小虫子对诗经《匏有苦叶》的学习,有不当之处望指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50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