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凳竹夫人古人卧室里的一抹风情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有限的科学认知之下,他们却能大开脑洞,设计出诸多匪夷所思,却又令现代人拍手称奇的稀奇玩意。
春凳春凳的造型与来源于西方的床尾凳相同,但用途却比之多了许多。
古时的春凳,是一种可供两人坐用的长凳。
制作凳子的木材通常使用“椿木”,“椿木”能够安神驱虫,因此古人用来制作卧室中的家具。“椿”同“春”,“椿凳”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春凳”。
不仅如此,由于香椿树经常是两棵长在一起,寓意“双子对吉”,于是婚嫁之时,一件椿木家具也就成了必需品。
在当时的民间,女儿出嫁时,都会置办一条春凳,上面放置被褥,贴喜花,再由人抬着送进夫家。
除了在婚嫁时的摆设以外,春凳的功能也是极多的。
在《文物考察》一书中也说道,人们在春天会搬出春凳到室外,以便赏花时歇脚用。
明朝时期的《西园杂记》中记载:“四时之乐,唯春为可乐,古人于此时,曰‘寻芳’,曰‘踏青’。故桌曰‘春台’凳子曰‘春登’。”
当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们发现了“春凳”越来越多的作用。
在后来春宫图的产生后,春凳便与其有了诸多解不开的关系,一人宽的春凳之上,成了春意盎然的温床。
在《金瓶梅词话》中,在许多章回中,春凳的出镜率极高。
例如,在第八十二回中写道:“一面解褪衣裤,就在一张春凳上双凫飞肩,灵根半入,不胜绸缪。”
即使是如今,在许多边远地区依旧能看到卧室之中,一张半人高,却又及宽的长凳。
竹夫人红楼梦》言: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
炎炎夏日,没有空调的日子难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对此,古人也有好办法——竹夫人。
竹夫人又称为青奴、竹奴、竹夹膝、百花娘子等等。
当然,此竹夫人并非真是一个妙龄女子,实际上是我国民间一传统夏季纳凉器具。
竹夫人由竹篾或藤条编织而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外部镂空,使用也及简单,就是睡觉的时候抱着。
其主要依据就是空气的流通,与“弄堂穿风”原理类似。
竹夫人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相传汉武帝夏季在外出时都会带上竹夫人。
到了秋天就将其置于未央宫中,等来年再使用。
到了唐朝,人们将此称之为“竹夹膝”。
此后,一直在民间盛行,并且同样进入到了婚嫁的必备之一。
在中国传统婚俗观中认为,竹夫人是男性阳刚之气的象征,预示着传宗接代,因此人们在竹夫人中放入两个圆球,象征……
这些奇思妙想的发明,只是古人智慧的冰山一角,他们的存在也的的确确丰富与便利了古人们的生活。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春凳、竹夫人正逐渐淘汰消失,但他们的出现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5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