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北美Day46Day
纽柯克-图克姆卡里54km
(Newkirk-Tucumcari)
今天从休息站醒来,就想着到图克姆卡里住下,然后就和老jam分手了。
图二就是老jam的全部工具。
图三是半道第二次换胎。
我在高速的路肩总是靠最里面,老jam总是不以为意,嫌我太nervous,换胎时我就去到护栏外面了。
–
老jam不但没手机,还没地图,全靠感觉,有一次他说走这条,不用走40了,走了一会我有点担心,拿谷歌地图一查不对才叫住他往回走。真不知道他一个人是怎么过的啊。
–
图四是老jam累了,在桥下休息,说,去图克姆卡里住店吧,哈,我一听,正合我意,于是一拍即合,我拿出手机打开booking,他拿出旅馆手册查,结果是我败下阵来,我最便宜的40他的是29.95。
图五就是旅馆手册,里面有一路上最便宜的旅馆名册,看来新时代的武器不一定打得过老式武器啊。
–
我发现,这类非常便宜的旅馆通常都是老印开的,没想到这家29.95的条件还非常好,一点不输其他廉价旅馆,图六。
–
在路上问了老jam,
-你准备骑到哪呢?
-随便,大概就是堪萨斯州密苏里州之类的;
-你又没有时间限制,干嘛要骑这么快,一路飞奔呢?
-这一路又没风景又没人的,赶紧骑掉它,然后转54就好玩了,你也走54吧。
我觉得老jam的路子自有他的道理,但如果我也走54,我就会突然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因为原本我只要跟着66把美国走完就完事了,如果半道去了54,等于我放弃了我的选择依据,那然后呢?54以后我怎么走呢?这个对我这种循规蹈矩的人其实是很恐慌的,我其实很简单,最开始有了个横跨美国的念头后,正好看到66可以,而且还著名,就定下了66,以后所有的行为就只是去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实现,不再去质疑66这个决定了,如果现在离开66,我会感觉失去了根基,让我很恐慌,我嘴上很强硬的说我得完成66,但其实心里没那么坚强。如果整天的没风景可看,只是骑车劳累,其实也不是我所愿意的,剩下的就真的只是完成了,感觉也是有点无奈,好像是为了完成而完成了。
–
图七是旅馆碰上的台湾骑友汤老师和陈老师,他俩已经从芝加哥过来了,要去洛杉矶。告诉我明天会很辛苦,我得早点起来才好。
今天中午就到了图克姆卡里,突发奇想,想去它的博物馆转下,见到了一些东西,终于对66号公路或者美国的一点历史有点感觉了,下次有机会还可以多去几个。
–
图一是出门就上的40号公路,逆光,公路犹如光带,美丽异常,仔细看还有老jam的身影在路肩。
图二三是66边上废弃的加油站。
图四开始就是博物馆了,图四后面是一堆老单反。
图七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印刷品。
图八是独立宣言签订周年纪念的报纸上印的独立宣言,下面是起草人签名。
继续博物馆,这些是一些机械制品,我喜欢拍机械制品,有种特别的美感。
图九是管理员收摊了,才三点,这工作太休闲了吧。
骑车在镇上晃荡,图克姆卡里有很多墙上画了壁画,图三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很多元素都很巧合。把我的车好好显摆了一下。
『横跨北美』.09.11day图克姆卡里-阿德里安-维加km
(Tucumcari-Adrian-Vega)
告别老jam,再次独自上路,今天路程也不短,谷歌无法选择40为自行车道,高程用的是另一条,早了一小时出发,阿德里安,公里。
早上还没出门就看到老Jam在窗外抽烟,正好和老Jam告别,最后他还给了我个建议,如果有一边在修路你就走修路这边,安全,没车,那边都是车。和老Jam合影留念,老Jam拍完说,啊呀,你把我这么个光脑门都拍出来了,挺朴实的老爷子,虽然不太可能,但还是希望能在圣路易斯遇到他,因为他的54也会到那。
–
今天上半程或大半路程都属于侧顺风,哪怕上坡也很轻松,一百公里迅速就到了阿德里安,66号公路的中点,两边各英里,赛程过半!暗自庆祝了一下。这张自拍很神奇,本来我一贯都是拍个车完事,今天也是,把车摆好拍好,拍的时候还嫌前面个柱子很烦,还得避开,后来才发现,那个柱子上居然有个小平台,就是给人放相机自拍用的,相机放上面刚好对准中心,太贴心了!这才有了这张自拍。
–
到达中点阿德里安之前,还分别出了新墨西哥州又马上入了德克萨斯州。
这是出。
就是入。
其实没隔多远,但我发现,这州与州还是差别很大,首先路肩立刻就不同了,墨西哥州的路肩要么柏油要么石子,德州的是类似水泥的,还有细条纹,比墨西哥州的要好,路肩上的爆胎碎片也要少很多。但是,墨西哥州的高大上的高速休息区到了德州居然被简化成了野餐区,没了厕所饮用水,连小房子也只剩屋顶了,而且非常小,只有两三个,下图。看来州和州还是很不同。
–
下图是路过新墨西哥州最后一个游客中心,看到降了旗子了才想起今天是,身在美国感受还是有点不同,感觉好像不再是别人家的事了,里面的旧车博物馆里两个人像依旧是梦露和猫王,不懂,他们的怀旧难道就这俩人吗?哪哪都是。
–
今天在越过州边界和66号中点时有点感触,我把这类东西称为人和人精神层面的交流,站在那块牌子下面,就好像可以看到无限高的天上有些巨人,拿着纸笔在天上画画写写,等停当后,那些代表州界的牌子,代表中点的牌子就会纷纷从天而降,嗖嗖嗖地插入地里,然后我就可以在边上拍照,来表示我过了州界了,来到了中点了,其实是在和那些个巨人之间进行了精神上的交互。
–
过了阿德里安,看时间还早,准备去23公里外的vega入住,本以为一样很轻松,哪知路稍微往南转了一点点,侧顺风顿时变为侧逆风,于是一切都变了,只感觉狂风大作,寸步难行,用1/3档努力的奋斗了两个半小时才在当地时间八点赶到,对了,今天又少了一个小时,就像刚从太空回来,发现又比地球人少了一小时生命,下图是一只小鸟在狂风里翻飞着,我也想有个帆,可以把侧逆风转为往前的动力,我试着把身体侧过来,希望可以利用45度的身体来将侧风分解出一部分往前的动力,后因动作过于别扭而作罢。
–
今天还遇上了两场雨,只来得及把相机收好,把上管包包好,雨就下来了,两次都把我淋了个透,然后狂风又迅速把我吹干,真折腾啊。
图一二三是打扫路肩的工人,他们的方法就是喷水然后用鼓风机使劲吹垃圾。
–
图三四五是靠近阿德里安的像森林的树木一样多的风力发电机,全部都对我的左侧,我猜测这个地区常年都是强劲的南风,所以才大片大片的布置风力发电机,一路还看到很多卡车运极大的风车叶片,后来在vega还看到了等待入土的风力发电机,巨大的叶片在卡车上等着被卸下,图七和八就是其中一辆,在夕阳下闪着光。
图九是到达vega时赶上的晚霞。
『横跨北美』.09.12day维加-阿马里洛57km
(Vega-Amarillo)
今天去阿马里诺,才53公里,又一路下坡,逆风也问题不大,早醒了半小时倒时差,还是搞了半天,不过把轮胎重新打气,调了下前刹车,骑起来感觉应该好些。
出门就被头顶两条巨长无比的云给震住了,云缓缓从头顶横移过去,云下所有的东西都显得很小。前两天还在说呢,没啥风景时就期待云可以漂亮些,一般都是等晚霞来拍,早上的云倒很少拍。
这是66号公路的一个打卡点,凯迪拉克农场,有人竖了一排凯迪拉克在土地里,任人随便喷漆,我也喷了我名字的拼音缩写在上面。
–
图七是养牛场,我比较纳闷,前面有一张是牛都在如广告般的蓝天白云下草地上愉快而欢乐地成长,怎么这些牛却要如此憋屈地挤作一团?难道牛里还要分阶层?高级的蓝天白云草地,低级一点的就挤作一团,还是和饲养员有关?不理解。
–
图八是阿马里诺的社区,这下我不再说他们的小镇如何破旧了,每家每户门前都是大树和草坪,简直就是住在公园了。
–
今天只骑了五十公里,下坡,又顺风,晃着就到了,到阿马里诺才中午。下午又煞有介事地去看了艺术展,居然是个剪纸,在博物馆还睡着了,感觉一下午很颓废,可能是又有点回到过去生活的感觉了,就像出发时说的,骑着骑着就成日常生活了。总是在期待着有些什么变化。
『横跨北美』.09.13day阿马里洛-阿伦里德(高速休息区)98km
(Amarillo-AlanreedRestArea)
75公里,全程下坡,阴,风不大,格鲁姆。早饭不错,第二次有肉饼鸡蛋。出发时已经有点凉了,十月中到达芝加哥时会不会下雪呢?我还没预计过这事,有朋友在圈里提醒我了,台湾骑友也说有可能,没有最好,有的话也许风景会不错,总是要骑过去看看才知道的了。
新墨西哥没看到农田,一进入德州,大片的农田就出现了,大片的玉米地让我想起两个著名电影里的镜头,一个是阿甘正传里珍妮小时候在他父亲喝醉打她时拉着阿甘在玉米地里狂奔,惊起一群鸟,唉,我连鸟群也拍到了。另一部是星际穿越里一开始在玉米地里追赶无人机那场。看上去和电影里一模一样。我不知道这巨大的像谷仓的建筑是啥,照片里有新的和旧的,从好看角度我还是喜欢旧的破的废弃的。
–
如谷歌地图所示,一路下坡或平地,没啥风,我都快忘了上坡是啥感觉了,这几天一直在下坡。到了格鲁姆才四点,前面27公里处有个休息站,看了下谷歌地图里的照片,感觉还不错,到了才发现,以前说德州只有野餐区,不如新墨西哥州,我错了,人家的野餐区是多出来的,德州的休息区比新墨西哥州更好,小房子还有里外间,每个小房子还有烧烤炉,中间的厕所有两套,还有自动贩售机,唉,真是舍得花钱。
–
多亏了老Jam才知道有这么好的露营地,正好这几天只能走40高速,否则还用不上这个新技能,省下的钱我买了烤鸡翅和烤肠当晚饭,可惜烤肠咸死我了。
图一是出阿马里诺时越过的铁路线。
图二三四是路边一个装置,大概是祈求和平吧,还借用了很多上帝的话语,好吧,只要是和平都行,我也是反战主义者。
图五六是kris,只说了两句话,可以拍照吗,拍完然后握手,我说我是肖,他说kris,然后就帅帅地离开了。
图七是一个格鲁姆的巨大的十字架。
图八是格鲁姆的一个要倒不倒的水塔,这两个都算是66号公路的小景点,我都是远远看了一眼,懒得过去看了,我对这种景点性质的兴趣不高。
–
今天夫人还问我,怎么没看你逛什么景点,的确是,这一路除了那几个峡谷算景点,其他的就没啥景点了,这些小的装置啦,水塔啦,十字架啦,笼统说也算景点,但我却兴趣缺缺,倒是今晚的夕阳又一次震撼了我。
–
对了,在遇到kris的加油站,还遇到一个人,一个劲地问我各种问题。你哪来的?哪个城市?为啥骑高速?为啥不喜欢高速?美国怎样?美国好还是中国好?纽约也有很多高楼的。你一个月多少钱?上海人平均多少钱?真的?不可能!然后就走了。我说喜欢中国,美国人吃的不行,还告诉了他我一个月多少,看他很不甩的样子,又说上海人平均-美金一个月吧,我也不知道多少,就是吓唬他一下,因为看他那样很不喜欢中国。结果把他吓坏了,哈哈哈哈哈。
–
相比我还是喜欢kris这种,上次遇到那个摩托老爷子也是酷酷的,但又很和善,我不太理解他们为啥要打扮成这样骑着摩托到处走,扮酷应该不会是全部原因。
今晚夕阳如血,休息站露营又一次遇上无比绚烂的夕阳,而且还有小小的风车衬托,可惜,我一个人没法在众多卡车师傅眼皮底下大喊大叫。三个镜头加手机轮番上阵,直到心满意足后才开始收拾帐篷,正好月亮又出来了,好几个人问我,美国的月亮大不大,我希望,这个月亮,就是你们看到的那个。祝大家中秋快乐!(拍两张月亮是因为手头没电脑,没法两张合一张,拍过的人都知道,一张照片不可能拍出又有环形山又有云的照片的)
『横跨北美』.09.14day阿伦里德-埃里克-赛尔km
(Alanreed-Erick-Sayre)
终于进入50了,可以开始倒数了,有时候就想着怎么还不结束,特别是每天早上出发时,但要是这天骑得不错,晚上又会兴奋不已,就像昨天的夕阳。今天预计是埃里克,上了高速,谷歌直接把其他选项都禁止了,好吧,大概是下坡吧。
终于离开了40号公路,昨天应该是最后一次享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根据台湾骑友的说法,后面应该都用不着上高速了。这几天高速骑下来,感觉已经有点习惯了,因为高速有几个好处,一个是高速的坡会缓一些,高速的路肩很宽,很安全,另一个就是高速的服务区休息站了。但高速最大的问题就是卡车太吵了,而且路肩上很多卡车的爆胎容易扎胎。
–
一路上路边有很多小草,清晨的时候有很多露珠在上面,草滚球也开始出现了,可惜,没有大的坡度来展现一种错落的美感。路边还开始出现了小水塘,已经不止一次看到了,很漂亮。
下图是我在骑车,每天都是顶着太阳出发,晒着屁股到达,太阳会把影子拉得很长,很滑稽的样子。
今天路过麦克莱恩时去逛了一下博物馆,和图克姆卡里一样,博物馆里的东西全部是当地住户捐赠的,每个展品都会记录谁谁谁什么时候捐赠,背后有什么故事,看着有点意思。可惜时间不够,否则一一看来对这个镇的历史就会了解很多。我的感触就是,从拓荒开始,不管在多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尽力去制作各种工具,把事情逐步逐步的正规化简单化,生活水平也随之逐步提高。
–
下图是管理员,执意写下邮箱,让我到了纽约给他写邮件。拍照时要站在这个位置,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人死在铁达尼亚号上,是镇上的,于是纪念了一下,稍微有点蹭热度的感觉。
看了几个博物馆,稍微对66号公路,或者美国的拓荒史有点感觉了,公路也不光是用来骑车的了。我最喜欢他们把工具都整整齐齐地挂着,专门等着我来拍似的。
-
出门不远,阿伦里德,早饭。进了一个小店,感觉很有特色,是位老奶奶看店。吃完请求在店里拍照,老奶奶看了我一眼,拉着我说,来,我带你看几样东西。一个是川普品牌的酒,一个是躺着的牛仔模样的人身上有条蛇,然后指着一个真人大小的纸板的女的,说,那就是我,年轻时就开始在这里做邮递员。
拿出下图中间那张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一个帅气的姑娘骑在马上,手里提着邮袋,说,这个就是她年轻时,其他所有的明信片全部都是她的家人,最下面一行的男孩是她孙子,去年在一场大火中和他女友一起去世了。
她在这里已经37年了,又拉开她的衣服,告诉我她叫DixieJo,Dixie是母亲的名字,Jo是父亲的名字。
老奶奶说话不快,但很可爱,我想她年轻时一定很快乐,很爱她的家。其实当她拿出她年轻时的明信片时,又告诉我那些明信片全部是她家人时,我深深地被打动了,不知为啥。最后我买下了她的,她丈夫小时候的,以及她孙子的明信片留作纪念。
–
下图是出门碰上的小镇青年,一样问了哪来去哪的问题,在相同的惊讶之后,他做出了令我惊讶的事,他给了我一百美元,说他也喜欢骑车,非常想也能这么去骑车,所以他想赞助我,虽然我不缺钱,但我觉得我应该收下这份心意,哈哈,这大概是我唯一收到的赞助了,一百美元啊!像故事一样!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
才发现他的T恤上有bikeshop,可能就是他的店,怪不得
–
下面四张是德瑞克,我在他院子外拍他的骷髅天使时,正好遇上他开车回来,于是邀请我进去看看,原来他正好要安装他的吊死鬼之二,于是拍下历史性时刻。他说那个骷髅天使已经被买下了,下周就拿走。我不经意说了一句,哦,你这挺好,放这里还可以出售。结果在临走时,他停下脚步,认真地问我,你是否觉得我做这个就是为了卖掉?我突然觉得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仔细想了一下,我觉得他做这些东西最初的出发点肯定不是为了卖钱,比如吊死鬼系列就很搞笑,而骷髅天使则很酷,于是我就这么回了他,他想了想,笑了,说,对,那个的确很搞笑。艺术家的认真可见一斑。
–
下图是遇上对面骑过来的瑞士小伙,芝加哥到洛杉矶,很少的行李居然还包括了帐篷?!然后咱俩详细讨论了一下行李的事,他说听说这里风很大,他担心行李太多会影响速度,嗯,他说得太对了,不过这两天侧风,有时候侧顺风,对我有利,对他,的确不利,哈哈。
一路拍了不少旧的破车,很多店或人家会把破车当招牌似的放在门口,任人拍照,我毫不客气,好看的喜欢的,全部都拍下。
–
下图,就是那一百美元了,哈哈哈哈,回去当礼物收藏起来。
『横跨北美』.09.15day赛尔-克林顿76km
(Sayre-Clinton)
前两天把三天的路骑完了,今天计划是70公里到克林顿,可以悠着点骑,沿路有几个小镇,都可以看看。昨天前天因为路好,也想省点时间给后面的上坡,听瑞士小伙说有个连续几天的大坡。安排行程时没太注意,想着到时候再说,那就到时候再说,手里有粮就不慌。
顺风,路也不错,但骑得有点累,除去大峡谷那段,其他日子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只是大平原上的植物动物变了,一开始全是荆棘类植物或不毛之地,到现在水草丰盛还有树,但不变的还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大平原对种地的倒是方便了,但拍起来就没啥可拍了,今天云也没啥特别的,只能专心骑车。
–
记得以前欧洲回来我自己还总结过,要长途骑车第一条件是喜欢骑车,也就是哪怕没啥风景只是骑车也觉得很快乐那种。而我自认算喜欢骑车的,但今天也好像失去了兴趣。
–
也许是天又开始热起来了,也许还在生大平原的气,总之无法让自己高兴起来,早早地在预订点克林顿住下了。
–
今天值得一提的是中午自助中餐时,当我拿着吃完的空盘去准备盛第二盘时,老板娘主动说你可以用新盘子,一向以节约为荣的我,很自豪地说,没事,这还能用。但老板娘不依不饶,解释了半天才弄明白,她说,如果我用吃过的盘子去盛吃的,那个公用的勺可能会碰到我的盘子,导致看到的客人会觉得恶心。我停了有几秒钟,首先表示我不懂这里的规矩,我愿意按这个规矩来操作,请她原谅。但我的内心里全是疑问,是我太粗鲁了吗?我怎么从来不知道这种文明的方式呢?也没人教过我,我吃过无数次自助餐都是这样操作的,包括在美国的多次,按她的说法我已经恶心了好多美国人民了,我还不知道,以后我决定再吃自助餐先问规矩,不管认不认可,先守了规矩总没错的。
–
图一是一加油站的妹子,没客人时出来和我唠嗑,我正闲着没事(今天特别闲,在这个加油站吃了两个冰淇淋),于是给她上了一课关于认识自己想做的事以及很多事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以及有很多事不花钱也可以去做什么的,哈哈哈哈,看来我的确是太闲了,跟美国人民谈这个,我总觉得他们要比我懂得多得多。不过我觉得姑娘听了还是认可的,废话,我就是从他们的书里电影里学来的。
–
图二就是这个加油站的车里的狗,一路路过有的房子会有狗冲出来追我,还对我大叫,我必须不停告诉自己它们只是太闲,难得有人来可以让它们报效一下吃的那些饭了,咋呼完了就回去的。否则估计早就下车准备顽强抵抗了。
–
图三是俄克拉荷马州议员托德拉斯,这个是他的政治广告,这种广而告之挺好,你看看啊,你自己说的话别食言了啊。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一直想的一件事,那就是美国所有的标价都是不含税的,付钱时再加税,这个做法的坏处是每次对总数是不清楚的,还容易被欺骗以为就这点钱,但这个做法的好处是,时时都在被提醒,我靠,又缴税了。于是,交易就不再是我和商人的事了,变成了我和商人和政府的事了,有点意思啊。
–
图四是路过卡纽特时拍的,算是卡纽特的市民为了提升一下他们的存在感做的最后的挣扎了,因为这卡纽特镇大多房子已经荒废了,现实存在感已经逐步让位于历史存在感了。
–
好了,今天我一共就拍了这四张,全在这了,实在是太无聊了,明天我要认真骑车,多骑点,离俄克拉荷马市越近越好,这样,我后天就可以爽爽地早点到俄市了。
–
唉,本以为今天我会写,今日无话可说,没想到还是那么啰嗦。
『横跨北美』.09.16day克林顿-布里奇波特-卡柳梅特79km
(Clinton-Bridgeport-Calumet)
原计划是布里奇波特,那个有点近,比较温柔的计划,看了下前面也没啥地方了,除了埃尔里诺,但那个又有点远,看着锯齿状的路就知道路况不好,全是小的上下坡,所以也只能骑着看,反正一路都有吃的喝的,相比最开始那段已经是很舒适了。天气晴好,无风,忍不住想接着写,不起浪[呲牙]
按计划进行,老的66其实一直紧贴40号高速,但老路就一直上上下下,很不平,反正选择老路了就由他去了,至少清净。
–
路过了加拿大河,图五六就是加拿大河,还好,不大,桥倒是很长。
–
其他都不想写了,因为刚才受到点惊吓,按计划在五点半的时候越过了布里奇波特,想着多往前一点明天就可以早一点到俄城。看着路边好多户人家,想着在欧洲一样找人家在院子里露营总是可以的吧,结果大出意料。
–
第一家,敲门,有个老奶奶在屋里,许久,过来开门,手里拿着把枪,吓得我立刻举起双手,说明来意,只是想在草地上露个营,让我走开,说,再说你就横在地上了,于是赶紧逃走。
不信邪,想着大概是个案,第二家,看到女主人坐在门口,这次学聪明了,远远的打招呼,她也打招呼,可以进来吗?不行。可以在门口露营吗?不行。
第三家,老爷爷在院子溜达,说明来意,老爷爷说从那到那都是我的地盘,不行,其他我不管。最后从老爷爷那得到个信息,路边的他不管。最后天都黑了,没法骑到埃尔里诺了,只好随便路边搭了个帐篷。
–
这种情况还第一次遇到,从这可以看出,美国人民的安全感很差,对外人其实很小心。我觉得不是个案,我是连着三家,我觉得连着十家应该也一样,看来以后只能是加油站之类的地方了。老实说,经过被他们的小心谨慎影响,搞得我现在也有点紧张。
路过韦瑟福德的航天博物馆,本来还不知道,门口有个大飞机就进去看了看,战斗机都瞧着不错,炫酷,阿波罗火箭也很酷,可惜是模型,人家的航天器材还是多啊,最老式的飞机到飞船都有。只能粗粗看看,站在实物面前感受一下气势,嗯,作为人类我都有点骄傲了。
–
这里就想说一个人,林登伯格,第一次飞跃大西洋从巴黎到纽约,想象一下,第一次有人驾着飞机横跨大西洋,很酷啊。
写到这里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下,一早出门遇上PaulYoung,说住芝加哥,去过深圳,第一次看到香港被那个楼惊呆了,说深圳实在太美了。来了美国这么多天,我已经可以深深体会到他说的,香港的楼让他惊呆了是怎样的感受。美国实在太大了,人又少,又是汽车代步,导致居住生活环境和香港迥异,就像我来到美国,也是被他们的城市惊呆了,怎么像摊印度飞饼一样摊得这么薄这么大,无法下嘴。
–
Paul说了两遍他是一个建筑师,让我肃然起敬,更有趣的是他特意提到我俩穿的鞋,都是凉鞋,印象中美国人好像很少穿凉鞋。关于穿着,老Jam也说起过,那天遇上另一个骑车的流浪汉,就是那个骂我的,后来老Jam说,他和咱俩穿的不同,意思是他和咱俩不是一路人。
–
今天Paul也特意提起,我觉得有点意思,我的穿着和一般骑行的人的确不同,大多遇上的骑行的都是紧身骑行衣,骑行裤,头盔,晒得乌漆嘛黑,而我只是衬衣长裤,还带了个渔夫帽,但我这身行头却和老Jam和KO是一路的,当然和Paul也接近,特别是鞋子,也许这个也是选择相似人的一个方式。
–
最后Paul问我几号到芝加哥,我说大概5号6号的样子,他留给我电话,说到了芝加哥去找他,哈哈,这个我喜欢的,如果真的可以再次相遇,那可有趣得紧。我看了下地图,我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线路就可以路过他家了,真的希望可以在芝加哥再次遇上永远年轻的Paul(因为他叫PaulYoung,我说他岂不是永远年轻。对了,记得有个歌手也叫这名,以前还听过他的歌。)
『横跨北美』.09.17day卡柳梅特-俄克拉荷马城69km
(Calumet-OklahomaCity)
去俄克拉荷马城喽,昨天就订好了今明的旅馆,市中心最便宜的,昨天就睡这草地了,一早就被车吵醒了,正好起来,早走早到。
跨了一个时区后,六点半起来天都还没亮,又被路上汽车吵醒,起来洗漱完站着边吃早饭边看日出边拍日出(我可真忙啊),图一到三就是看到的日出,
图四是日出后迎着太阳拍的逆光的66号公路,我喜欢两边电线的反光,有点像蜘蛛丝,为了凸显电线,后期把反差拉到最大了,回去后可能会处理成黑白的,应该更酷些。
–
又是一路侧风,时而侧顺时而侧逆,对骑车影响不大,由于只有60多公里,也不着急,一路吃了过去。不知为啥,习惯性看到加油站就要进去吃点啥,以前在荒漠地带主要是喝最大杯冰可乐,自从出了荒漠就开始买冰淇淋,有时候是肉肠,总之得吃点喝点啥。否则就有种浪费了这个加油站的感觉,不过随着跳过的加油站越来越多,这种浪费的感觉也越来越弱,否则这钱包就要守不住了。
图五是坦克,看照片和电视感觉还好,站在这个坦克面前,面对那个粗壮的钢铁炮管,不寒而栗,这一炮下去毫不怀疑可以夷平一个足球场。
–
中午过了育空之后沿着湖骑了一段,湖边有很多高档别墅,突然想起《不去会死》的作者说过,极其发达的国家骑起来并不有趣,反而是那些落后贫穷的地方更有意思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好些。我觉得可能贫富差距也是有点关系,贫富差距大的地方穷人或多或少会有些仇富心态,而富人则一方面会抵触穷人另一方面也会害怕穷人,就拿我来说,如果去到一个全是穷苦人的村子感觉上会比在富人区看到一个穷苦的流浪汉更有安全感。但美国的高度发达不正是人类发展的蓝本吗?有时候我还是会困惑于此。
图六七八就是俄克拉荷马城里的住宅了,唉,从美丽程度上来说真的是无与伦比了,但我总觉得里面会跑出来一个拿着枪的老奶奶,此奶奶的阴影估计一时半会是很难去掉了。
–
进城以后骑得很慢,因为我只当旅游时间已经开始了,除了市中心的议会大厦那圈建筑,其他骑到任何地方都很难有市中心的感觉,很少有成片的商店连在一起。而我找的旅馆更是埋没在了住宅区里,入住后就懒得再出来了,明天再说吧。
昨天忘了说一件重要的事了,正好今天有续那就一起说了,其实要从前天晚上看到图一的肘子说起,在超市第一次看到如此诱人的肘子,毫不犹豫拿下,才三块多,梦想着昨天可以爽爽地吃肘子当午饭了。在航天博物馆门口,坐好,拿出我最爱的布林和早饭时顺的酸奶,拍下这张意图想要high翻全场的照片后,第一口下去就从去天堂的路上跌落下来,敌人这是烟熏肘子,非酱肘子,其硬无比,我那可怜的牙齿完全不是对手,只能掏出瑞士军刀来切小块勉强糊口,还无瘦肉,全是皮和肥肉,吃得我斗志全无,只勉强搞定一个就匆匆败下阵来。
–
图二三四是俄城的重庆小面,难得吃到和上海一模一样的中餐,我的天哪,那个肥肠,有老外会吃吗?反正我吃个精光,点抄手时姑娘还担心我吃不完,当然又是精光。
最后,姑娘端出图五的猪耳朵说,这个是送你的,路上吃吧,我都要哭了,可惜姑娘不爱拍照,在此多谢了,记得,俄城的重庆小面,极好吃!
–
图六,是我打算用昨天剩下的那个肘子加今天的耳朵以及昨天剩下的薯条对付一下晚饭的,肘子加水微波炉转了五分钟,硬度依旧,吃了两口还是放弃了,倒是耳朵好吃!薯条管饱,想着明天要不要骑回去再来一次小面呢?这是个深刻的问题。
路过议会大厦和历史博物馆就进去逛了一下,逛博物馆在上海也可以,但人民广场的政府大楼可没法随便逛的,早就听说他们的议会大厦可以随便进出。
果然,不用登记,只要安检,进去后没人管你,可以随便走,但每个办公室还是有秘书守门,有的需要门卡,所以说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去找各大官员聊天,但要是他出来上厕所也是可以阻截的,办公人员走进走出看到我还要微笑一下,估计都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可惜,大楼在修,很多空间被封闭了,但能拍到有脚手架的议会大厦也算是难得机遇,下图是一个印第安人铜像站在过道中间,是想时刻提醒自己,本来这是人家的地盘吗?为此我特意留意了历史博物馆对这段的描述。
–
历史博物馆说了,我们是forced几乎所有印第安人迁徙到了密西西比河以西,嗯,forced,见下图。
下面都是历史博物馆,
这是俄州越战阵亡者名单,这点还是很佩服美国人,收集所有阵亡者名单并纪念。
那是旧时的通缉令,其实一起的还有新一点的一张,以及FBI的通缉令,只是实在没地方放了,就放了一张最老的,看看过去的坏人长啥样,那女的除了手里的枪,其他都挺美的,只是又让我想起老奶奶了。
最后是超酷的哈雷机车,因酷炫而挤身九宫格。
『横跨北美』.09.18day俄克拉荷马城OklahomaCity
今天九一八,正好去了俄克拉荷马爆炸的纪念馆,以下是刻在纪念碑上的一段文字:
We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4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