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婚丧陋
导读
一场婚礼,照出了多少恶俗的陈规旧习。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民政部日前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01:06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针对婚俗陋习,民政部要求,要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积极倡导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
反对利用婚姻敛财,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推进社会风气好转。要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用庄严神圣的结婚登记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的婚礼仪式。
天价彩礼曾酿血案
在有些地方,天价彩礼层出不穷,而且经常成为好事变坏事的导火索。《法制晚报》报道的这起案例就非常典型。
年春节,对家住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付道镇的陈老汉来说,本应是他们全家最幸福的欢聚时刻,结果却过得冷冷清清。就在那年,陈老汉的儿子陈冰涛结婚,这本来是一桩喜事,但是就在新婚当天,陈冰涛却用锤子杀死了自己的新婚妻子。
为给儿子娶亲,陈老汉不仅耗尽了家财,还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可谁会想到,在洞房花烛之夜,一场激烈的争吵后,新郎竟然用锤子砸向新娘的头部致其丧命,给家庭及社会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事后了解到,双方争执的竟是已支付的11万元彩礼,令人不禁扼腕叹息。其实,对多地农村适龄青年来说,越来越高的彩礼正成为他们最沉重的负担。“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动辄几十万的彩礼,给本应喜庆的婚事,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与天价彩礼和低俗婚闹“齐名”的另一大陈规旧习就是丧事大操大办。烧纸房子、请歌舞、燃放烟花爆竹……不管生前孝不孝,死后风光走一程。一些村庄的农户互相攀比,谁家有人去世了,如果没请个戏班唱几天,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说不孝。
重负之下,苦不堪言。婚丧嫁娶支出已经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人人反对、人人痛恨,却又被裹挟着,只能照办。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了婚丧嫁娶上。
延伸阅读:农村婚丧陋习何解?
“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在一些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把老人安稳送走、看孩子顺利结婚”是很多农户穷其一生的追求,然而,一些地方的婚丧陋习,却让不少农村家庭陷入困局。河北省邯郸市在6个县区先行试点培树婚丧嫁娶新风,自年12月份开展以来成效初显,其得与失给各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自治组织引导群众
制度纪律管好干部
为了遏止陋习旧俗,年12月,邯郸市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方案,推出移风易俗工作举措,选取6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向婚丧陋习宣战。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都不情愿,只为面子。为此,试点县开展起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充分运用电视台、报纸、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4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