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药治疗艾滋病又添新证
目前没有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或艾滋病的方法。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可能经过10到15年才会患艾滋病(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可以有效延缓这一进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以及其他一些组织均推荐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有很多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用中药来治疗艾滋病,也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争议。
我国在中药抗艾滋病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成果,例如:石松生物碱具抗艾滋病毒等活性成分;昆明植物所石松类与蕨类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取得进展。年1月22日,一个医疗类的重大民族医疗治疗成果——中草药合剂治疗艾滋病专利成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发布,这标志着传统中医药攻克世界医学界难题艾滋病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给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带来了“重生”的新希望。
最近,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药用植物岩蔷薇Cistusincanus(Ci)的提取物,可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细胞。这些提取物中的活性抗病毒成分,可抑制病毒蛋白与细胞的对接。岩蔷薇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也能靶定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2日的《ScientificReports》。
病毒感染是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是全球的一个主要健康挑战。要控制病毒感染,就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尽管目前有许多药物可用于治疗HIV/AIDS,但也需要新的药物,防止出现抗药性病毒的变种。此外,新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急性爆发病毒(如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的快速治疗也是必需的。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病毒研究所(VIRO)的RuthBrack-Werner教授和StephanieRebensburg博士带领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药用植物提取物可攻击艾滋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颗粒,并防止它们在培养细胞中增殖。
HIV:广泛的活性,没有抵抗力
Brack-Werner团队发现,Ci提取物的强效活性,可对广谱的临床HIV-1和HIV-2分离病毒株起作用。这也包括一种可抵抗大多数有效药物的病毒株。Brack-Werner解释说:“Ci提取物的抗病毒成分,可靶定传染颗粒表面的病毒包膜蛋白,并防止它们接触宿主细胞。”在用Ci提取物进行长期治疗时(24周),研究人员没有检测到抗药性的病毒,从而表明,这种Ci提取物可攻击病毒,而不引起抵抗力。Brack-Werner的研究表明,从岩蔷薇或其他植物(如天竺葵)草药中提取出的商业提取物,是科学验证的抗病毒本草治疗的有用材料。Brack-Werner说:“由于Ci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有别于临床批准的药物,因此,Ci衍生产品可能是当前治疗方案的重要补充。”
岩蔷薇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也靶定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
Ci提取物不仅能阻碍不同的HIV分离株,而且也能靶定携带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包膜蛋白的病毒颗粒。该提取物的抗病毒成分分析揭示了多个抗病毒成分的存在,它们可以联合起作用。这些结果坚定地确立了Ci提取物对抗各种主要人类病毒性病原体的抗病毒活性,包括以前报道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Ci提取物对全球控制致死性病毒感染的潜在应用
这些植物提取物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加快全球以多种方式治疗和控制病毒感染。因此,这些植物提取物可能是有用的起始原料,用以开发有效的草药剂对抗选定的病毒感染。另一个应用是,将它们开发成膏体或凝胶(即杀菌剂),在性交过程中防止病毒(如HIV)的传播。最后,这些植物提取物是非常有前途的天然抗病毒药物库,可用以寻找新的抗病毒分子。
Brack-Werner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将重点调查这些植物源性产品在人类中的抗病毒潜力,以及详细分析它们的抗病毒成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jc/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