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婚闹是胡闹,别把低俗当习俗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392527.html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结婚本是人生最大喜事之一

但在文明社会的今天

婚礼上却有一个越来越变味的所谓“风俗”

——婚闹

本来婚闹是为了增添热闹的气氛

可在中国很多地方

婚闹已经演化成单纯以挑逗和侮辱

新婚夫妇及伴娘为乐的行径

经常因闹得太过

给新人和双方亲友带来不愉快

甚至引发悲剧

低俗婚闹有多离谱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婚闹”,相关新闻不在少数,没有你看不到的花样,总有你想不到的形式。在层出不穷的恶俗婚闹案例中,有的闹出了猥亵,有的闹出了赔偿,还有的甚至闹出了伤人……

以整蛊新郎为乐

年7月,重庆,新郎胸口被挂上“因犯强奸罪被判徒刑一辈子”的纸牌。

年9月,云南大理,几乎全裸新郎官与疑似伴郎的男子被捆绑在树上,被泼墨、砸鸡蛋。

年11月,贵州遵义,一新郎为躲避婚闹,竟直接跑上了高速准备抄近路回家,结果不幸被车撞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

年3月29日,湖南邵阳,一新郎背部被亲友鞭打的皮开肉绽,还在伤口上撒盐,看着都疼。事后当地村民称:殴打新郎是当地婚闹传统,寓意结婚不易,希望新郎珍惜。

对新娘和伴娘造成性骚扰

以上恶俗婚闹案例中,受害者多是新郎,而伴娘和新娘所遭受的伤害同样令人发指。

年,陕西西安,伴娘在迎亲车里被两男猥亵,她反抗依然无果。两男后来因涉嫌猥亵伴娘被查获。

在某明星的婚礼上,新郎和几个伴郎把伴娘险些扔到水里,伴娘全程挣扎,差点走光。

年2月,江苏盐城,公公疑似当众强吻儿媳。

针对新娘和伴娘的婚闹越来越可能变成——性骚扰。冲着占便宜去,占完便宜就跑。无论是伴娘、新娘,遭逢这些事,都是在遭受身心的巨大伤害,也许从此再也走不出来。

婚闹还会涉及到新人父母

年,河南郑州,新郎父母亲被涂鸦,拉着新郎的豪车走。

年,重庆,公公胸挂“天下第一烧火佬”牌子游街,用板车拉儿媳妇回家。(烧火佬意为扒灰专业户,意指公媳之间的乱伦现象)

婚闹究竟闹的是什么?

婚闹的前身是“闹洞房”。民俗学家艾君介绍,传统上,“闹洞房”又称“逗媳妇”,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其起源在史学界、民俗界说法不一,现在主要有两种声音。

一是史学追溯。认为其始于先秦汉代时期。近代人杨树达引汉末仲长统《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从中可知,闹洞房从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艾君说。

二是民间传说追溯。有“汉文化驱邪避灾说”,相传紫微星下凡指点宾客用嬉戏说笑声驱走洞房里的魔鬼,保护新人。还有“狩猎游牧民族征服说”,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认为在新婚时让男人忍受棒打可以证明是一个合格丈夫。”艾君说。

然而流传至今以后,一些地方的闹婚习俗已经完全变了味道,成了借习俗之名,行恶俗之实。

事实上,多地都曾发文倡议

抵制不文明婚闹行为

早在年,云南大理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整治不文明闹婚行为的通知,其中包括,禁止出现庸俗下流的歌舞表演、搞笑闹剧以及裸露身体、着猥亵性奇装异服、扔鸡蛋等内容。

云南大理明确,对违反规定且不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劝阻,仍坚持不文明闹婚产生恶劣影响的,由公安、交警、城管3个执法部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此后,江苏盐城市、山东莘县等多地也都提出相关倡议。

其中,江苏盐城市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出《文明婚礼、抵制低俗》倡议书,新婚夫妇领取结婚证时,将签订《“倡导文明婚礼、抵制陈规陋习”承诺书》。

山东莘县七部门发布的通知中指出,禁止在城区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诸如用胶带把新郎绑在树上或者电线杆上,浇啤酒、倒酱油、砸鸡蛋,以及扮演种种不雅角色,做搞怪动作等婚闹行为。

年9月,山东德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下发《德州市遏制恶俗婚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向恶俗婚闹现象亮剑,引导市民自觉抵制恶俗婚闹等陈规陋习,喜事新办,喜事简办,倡树文明新风,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年3月,山东邹平发布《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严禁强吻搂抱新娘伴娘,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责。

除此之外,民政部也于年5月发布《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开展对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的整治,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律师:玩笑有底线

法律并非不管私事

“结婚是私事,但法律并非不管私事。”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璇表示,婚礼本身也是在公共场所举办,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已经超出“私事”的范畴。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诚然,在中国社会,闹婚礼具有一些习俗属性,但恶俗的婚闹现象绝不能用习俗或者玩笑去解释。任何“热闹”应当有“度”,而“度”的底线,就是公序良俗,就是道德法律。

在李璇看来,婚闹恶俗与否,关键看是否违背新郎、新娘或其他参与者的个人意愿。“若违背了意愿,强行触碰身体,限制人身自由或有言语侮辱、性骚扰等行为,情节轻微的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违反治安处罚法的,可能会被处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或有其他涉及刑事法律相关规定的情形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考虑到当事人会考虑人情世故,不愿主动报警,李璇表示,根据我国相关的治安管理及刑事法律规定,“即使婚礼参与者无人报警,也一样可以由周边群众报警、民警主动干预等形式,启动相应的追责程序。”

这也提醒我们,在整治低俗“婚闹”乱象时,需更加明确法律红线的存在,不仅要加强对参与者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还要鼓励被侵害人敢于寻求法律帮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仅仅依靠司法和行政部门的治理,难以有效约束“婚闹”行为,整治这一乱象需要全民努力。各地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增强公民的文明意识,将抵制低俗“婚闹”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别把低俗当有趣

别把闹剧当喜剧

任何“热闹”都应

遵守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

抵制低俗“婚闹”

让婚礼回归美好

是我们的共同期待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9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