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六礼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你知道多少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再加上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要在各种礼仪规范下生活,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衣食住行,都得传统按规行事。那么,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婚礼民俗文化,你都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由此可知,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最早来源于西周。“三书”聘书:即定亲时的文书。在纳吉(即男女订立婚约)之时,男方家交予女方家的书柬。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的文书。是在亲自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六礼”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问名:俗称合八字,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西周“六礼”中第二礼。“问名”之礼最早见于《仪礼》中:“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又曰:“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除了这些“三书六礼”之外,在民间的婚俗中,还有“三媒六证”这种说法。古代婚姻是由父母包办,媒人介绍的,所以,媒人在婚礼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也因为这个,诞生了“三媒”的说法。而所谓三媒,就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以及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六证”则是一种仪式化的程序,指的是六件东西:斗、尺、秤、剪子、镜子、算盘。
上一篇文章: 第5期古代婚俗的三书六礼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ibzd/5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