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民间婚礼的六礼分别都是什么

在清朝,当深闺中的女子,在父母包办之下许配给男子后,她的生活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她的身份将不再是那位可以在父母膝下撒娇弄痴的女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媳妇,需要去伺候丈夫、公婆,打理家事。其次,她也将从自己生活了十几载的小院转进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且永远生活在那里。清朝婚礼照再次,婚前她所依赖的是父母兄长,而婚后她只能靠丈夫、靠自己。最后,她将从简单无忧虑的生活者变成肩负一家责任的生活者,为夫家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赡养公婆。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变化来得太突然,新娘在婆家的地位太特殊,所以无论是依依不舍的娘家嫁女,还是迫不及待的婆家娶媳,在婚嫁这件事上,都会赋予新娘最高的“礼遇”。我国古代婚姻讲求“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明朝。及至清朝,民间虽然仍行“六礼”,但风俗和名称已经有所不同,包括:说媒定亲、换帖纳彩、回奉、送彩礼、踩花堂、过嫁妆、嫁娶、闹房、回门等礼仪程序。而清朝宫廷则只重纳采、亲迎二礼,且多了女家“铺床”一礼。《清史稿·志第六十四》记载“凡品官论婚,先使媒妁通书,乃诹吉纳采。”指的就是纳采一事。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陈衾帷、茵褥、器用具”则指女家派人去女婿家为新人铺床,准备被褥、帷帐等事物。大婚当日“婿承父命亲迎”,整场婚礼就算结束。清朝婚礼照清朝民间汉族人的婚俗基本上完整包含了当时“六礼”的全部仪程。山西杨府家小女过了新年已经十五,已经是可以婚配的年龄了。杨府找了当地的一位官媒,为小女儿说亲。不过几日,媒人便带着男方的生辰八字、相貌、人品、家庭情况等信息来了。清朝婚嫁讲究门当户对,杨府虽不是高门大户,但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名望,而托媒人提亲的周府世代经商,家中良田千顷,长子十七,并无不良嗜好。周杨两家一番考虑后,均认为彼此算得上门当户对,于是先请媒人将二人的生辰八字和属相给了阴阳先生,很快就来了消息“大吉”,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随后周府找人算了吉日,在印了龙凤图案的红帖上写上长子的姓名、生辰八字、门第等信息后,由媒人拿着。另备了各类金银饰物、裙料、袄料、喜裤料、绸缎衣料、头饰等十件物品一起送到女方杨府。杨府在收到男方物品之后,设宴请媒人、送礼品的人吃了饭,再拿出写有小女姓名、生辰八字的帖子给媒人,并准备了文房四宝、糕塔、各类果子等物品作为回礼。这个过程称之为换帖纳采。清朝婚礼照接下来就是送彩礼了,周府需要准备八身绸缎衣料、戒指、耳坠、头饰等物品,随着“知帖”一起送往女方家中。知帖上写着结婚的日子,当杨府收下知帖,也就意味着婚礼的日期定了下来。在婚礼前这段时间,杨府家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准备小女的嫁妆,而周府同样准备着长子的婚房等一应事务。到了婚礼前一天,杨府差了家中的叔嫂到周府家中踩花堂。两位嫂子,一位抱着瓷娃娃,打着红色喜字灯笼,一人提着用红布包裹严实的木箱子,箱内放着杨家小女的成衣、裙子、绣花鞋、头饰、面点、果子、照面镜等。二更天的时候,两人来到周府门口,早有随行的小厮拿出鞭炮,在门口点燃。炮响过后,女婿开门行礼,将人迎进洞房。随后红箱子、瓷娃娃被放在床头位置,女婿打开箱子取出照面镜,以示与新娘见面。两位嫂子在瓷娃娃两腿中间撒一点清水,象征婚后即有贵子。到此踩花堂便算结束了。周府早准备了踩花堂钱和一桌丰富的美食,两人吃罢便可归家了。第二日就是结婚正日子,一大早杨府就派人来送嫁妆。送嫁妆队伍前后都有人敲锣打鼓,中间则有人放鞭炮。嫁妆包括各类家具、枕头、杯子、衣服、布料、各类清供装饰、女子头面首饰等。枕头里装着筷子、核桃,被子里缝着花生大枣等,寓意女子出嫁后,能早生贵子。嫁妆过后,就是嫁娶这一步了,也是婚俗中最隆重的部分。周府长子早已穿上了喜服、戴着礼帽、披红插花,乘官轿迎新娘。同行的是亲朋好友组成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几近百人。队伍中还有一顶空花轿,是为新娘准备。当迎亲队伍来到杨府门口时,队伍里已经有人出来鸣炮报信了。随后杨府中管事的出来迎新郎入席,吃完面点后,再引新郎到女方祖庙祭祖,而后叩拜杨府父母、亲友。此时杨府家小女正在梳妆打扮,做上轿前最后的准备。为新娘梳妆的人被称为“全福夫人”,她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且在族中有一定的声望。她要为新娘梳头、开面、清眉、搽胭脂、抹粉等,然后戴凤冠,着霞帔和八幅绣花罗裙,脚穿红缎绣花鞋,系上裙铃、裤铃,盖上盖头。待到良辰时分,乐队迎花轿出来,供拜轿神。拜后,新郎新娘吃合婚饼。之后,新娘由两名伴娘搀扶上轿。新郎要到花轿前拜轿。拜罢,鸣炮三响,鸣锣开道,花轿在两名小舅的监押下起轿。花轿至男方大门口后,轿身向着喜神方向落地,新娘抱着瓷瓶、铜镜,在伴娘的搀扶下,踩着事先铺好的红毡下轿。新郎站在新娘一侧,两人牵着红绸缓缓前行。大门口处已经设了火盆、马鞍等物,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从这些物品上跳过,以示避邪恶,保证婚后生活平安、红火。新郎新娘行走时,会有人端着五谷杂粮向新娘身上撒去,名曰“撒五谷”,随后就是拜天地。拜前,新郎已经用秤杆去下了新娘的盖头,寓意称心如意。至此新郎新娘才算是第一次见面。随后两人携手到院中对着天地爷牌位叩首三拜,再到祖先祠堂行跪拜礼。最后回到院里,叩拜父母,行夫妇对拜礼。礼毕,新娘新郎被送入洞房,两人喝了交杯酒,有人已经拿着夹生的饽饽过来,二人分食了这些饽饽,寓意着早生贵子。而床上也早已经铺满了花生、桂圆、栗子、大枣等食品,有一妇人上前抓了这些果子丢到新人身上,并让新郎剥了花生喂给新娘吃。随后新娘留在洞房,新郎出门款待宾客。娘家人趁机看望一次新娘,从新娘那里获得一个馒头。娘家人带回家扔进水缸里,象征发家。新婚之夜,新郎的好友定要闹房,闹房者不分大小。众人令新郎新娘说绕口令、唱民歌,做些相互亲昵的动作。新娘不从,可用扫帚责打新郎。闹完后,要设晚餐招待闹房者。婚后第二日,新郎新娘二人乘花轿回娘家,此时娘家已经准备了酒席款待新女婿。新婚夫妇先给父母行家礼,再到祖先祠堂叩拜祖先。新郎在前厅与岳父、叔伯商量事宜,新娘则回到后院中,与母亲说一说新婚里的事情。母亲也会趁此嘱咐女儿要孝顺公婆,万事丈夫为先,早日生下麟儿。吃过午宴,新人要赶在天黑前回到家中。至此,婚姻礼俗的全过程已基本完成。在清朝,男女虽然都不能掌控自己的婚事,但整个社会对男子的容忍度较高,女子在出嫁之后,便意味着她需要在婆家小心生活。这也难怪在清朝民间,长辈会称家中女儿为“娇客”,成人后便要嫁到别人家中,肩负起生活的重担。而“六礼”作为婚俗的重要仪式,像是两个家族合力为女子做的一次盛会,让其最后体验被宠爱的滋味。此后她的一生将随丈夫一起,责任共担、荣辱与共。一言:《历史的风尚·清朝》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ibzd/50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