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俗礼仪及习俗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blog.csdn.net/abc123_____abc/article/details/120309859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婚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婚俗现象及文化。恋爱习俗,专指结婚前的男女爱慕行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民族的恋爱习俗,或迥然不同,或大同小异,可谓五彩缤纷。婚前恋爱期的恋爱形式主要有开放型、保守型和固定型三种。开放型的恋爱亦平时人们常说的“自由恋爱”,是指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表白爱情,自己选择恋人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自由恋爱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古代却难见确切的记载。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开放型的恋爱受到抑制,而在现代社会里受到人们的推崇并已成为主要的恋爱方式。保守型的恋爱绝无自由可言,其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实际上也就是并不存在恋爱这一过程。中国古代自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主要发展了这种恋爱方式。古代男女的婚姻就完全听凭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什么自由可言。固定型的恋爱,是介于开放型和保守型之间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恋爱习俗,平时也禁止男女青年的自由交往,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要举行一次类似“狂欢节”的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心目中恋人。先秦时期郑国等地的婚姻习俗,即类似于这重类型,现在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种习俗并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结婚是婚恋的重头戏,而结婚礼节也是婚俗礼仪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结婚这种大事自然有许多的礼数。如果礼节不够就会被人认为礼数不周。中国的传统婚俗较之现在要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家请每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彩用雁。”问名是男家拖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婚后习俗主要有三种:一是女到男家——即女嫁男娶。把女子送到男家成亲,谓嫁;将女子接到男家成亲,曰娶。这种习俗流传甚广,汉民族大多采取这种方式。二是男到女家——即从妻居住,民间俗称“倒插门”、“招女婿”。但有些地区则为成俗,即将男子街道女家成亲才是正常现象。这种习俗多存在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泰国的暹罗人即有此俗。中国古代也有这种风俗,《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有“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之句,一般认为就是反映了先秦时期从妻居住的婚俗三是独立成家——即既不到男家、也不到女家成亲,而是一旦成亲就自立门户。喀尔喀的蒙古人即有此俗。但是,虽然是独立成家,婚礼却仍在男家举行。
上一篇文章: 当以茶为媒时,茶礼是通向幸福的桥 下一篇文章: 十堰郧西公用品牌带货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ibzd/5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