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审公布,艾滋病
学科专业评审组: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组
项目名称:艾滋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产品的评价关键技术建立与推广应用
推荐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突破了影响评价HIV试剂质量的关键制约因素,创新性地建立了系列的评价技术,引领我国诊断试剂更新换代和质量水平提升;系统建立了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的抗HIV药物体内外药效学关键技术,创新性构建了我国复杂耐药假病毒株,为国内外抗HIV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了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人群的HIV疫苗三层中和抗体评价技术和兼具广谱性、特异性和深度的细胞免疫评价技术,建立了株假病毒库(我国独有的株),推动了我国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进程。实现了抗体筛查试剂的国产率由30%(年)上升到94%(年-年),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约40亿元。负责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为国内外多家单位筛选了一万余个抗HIV候选化合物。完成9个抗HIV新药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其中4个获抗HIV新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研究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文章篇;部分内容分别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5个科技奖。综上所述,该研究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主要完成人:
姓名:王佑春排名:1行政职务:副院长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总体负责人,主要负责诊断产品、预防相关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对创新点一、二和三,知识产权目录1-5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2.1-2.5、3.1-3.5、3.11-3.15、5.2-5.9、5.1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为“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的研究”,排名第五,证书编号:“-J--2-14-R05”
姓名:郑永唐排名:2行政职务:主任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建立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整体水平的抗HIV药物体内外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为国内外抗HIV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对创新点一和二、知识产权6-10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1、3.6-10、5.2、5.3、5.10、5.11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黄维金排名:3行政职务:副主任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诊断产品、预防相关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负责诊断试剂评价和艾滋病疫苗的质量控制研究、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关键技术的建立等。对创新点一、三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2.4、3.6-3.10、5.2、5.4、5.1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杨柳萌排名:4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抗HIV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组织完成了9个抗HIV新药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其中mTCS、西夫韦肽、阿兹夫定、HS-等4个抗HIV-1新药获CFDA药物临床研究批件。对创新点一、三做出实质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3.6-3.10、5.2、5.3、5.10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许四宏排名:5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诊断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HIV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的研制,试剂评价等工作。对创新点一、三,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5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3.1-3.5、5.2-5.9、5.1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睿睿排名:6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筛选个左右化合物样品,对初筛抗HIV有效化合物进行机制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新建3种体外细胞和分子水平筛选及研究抗HIV药物的方法和模型。主要参与完成西夫韦肽及阿兹夫定的临床前药学评价,并获得临床批文。对创新点二做出实质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3.6-3.10、5.2、5.3、5.10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聂建辉排名:7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诊断产品、预防相关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HIV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的研制,试剂评价、疫苗效力评价、假病毒构建等工作。对创新点一、二、三,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5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9、5.1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强排名:8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预防相关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建立了小动物活体成像方法、疫苗临床试验评价等。对创新点三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4、5.1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罗荣华排名:9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实验师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完成阿兹夫定、HS-等5个抗HIV新药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2、建立并优化了荧光素酶检测方法,大大降低了研究成本,基于该方法,成功建立了CCR5抑制剂的筛选体系,筛选出多个有效CCR5抑制剂,并申请了专利。3、成功建立靶向HIV-1辅助蛋白Vif和宿主限制因子A3G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筛选方法,筛选出若干靶向Vif-A3G相互作用的新型HIV抑制剂,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活性和作用机制。4、成功培养不同亚型和嗜性HIV-1临床分离株24株。对创新点二做出实质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宋爱京排名:10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主任技师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诊断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负责标准品的制备、试剂评价等工作。对创新点一和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5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8、5.9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庞伟排名:11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建立SIVmac、SIVmac、SHIV89.6、SHIVp3、SHIVwhu感染中国猕猴艾滋病模型和建立了-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对创新点二做出实质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3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姓名:张春涛排名:12行政职务:副主任技术职称:主任技师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诊断产品、预防相关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对创新点一、三,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5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3、5.4、5.9.5.1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田仁荣排名:13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优化SIV/SHIV89.6感染的猕猴动物模型,建立标准化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病毒学评价方法与技术,开展药物及疫苗活性评价。对创新点三做出实质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赵晨燕排名:14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承担了预防相关产品的关键评价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工作。对创新点三,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5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4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张高红排名:15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从事抗HIV药物及构效关系研究,HIV/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等研究工作。国际首次报道灯盏花乙素与槐花化合物K3体外有较好的HIV-1活性。国内首次建立了用于抗HIV药物、疫苗活性体内评价的SIVmac及嵌合中国流行毒株的SHIVwhu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建立了SHIV89.6,SHIVSFP3,HSIV感染猴模型。完成了上百种化合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筛选,参与了8个抗HIV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发。对创新点二做出实质贡献。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证明材料:附件5.2、5.10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单位贡献:艾滋病防控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工作,迫切需要高质量的防控产品。该项目建立了HIV诊断、预防产品的关键控制技术,提高了相关产品的质量和研发进程。在诊断产品控制方面:在年我国诊断试剂主要是二代试剂,漏检率高,国产试剂研发滞后,该项目组先于试剂研发,根据中国的HIV流行情况,率先建立三代和四代试剂的国家标准品,从而推动了我国试剂的更新换代,提高我国血液筛查试剂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血液筛查的安全性,保障用血安全和临床诊断的水平。随后建立系统的HIV诊断试剂评价体系,可比较评价不同试剂的性能差异,指出试剂质量提高的方向。预防性产品方面:该项目根据国内外艾滋病疫苗研究热点,率先建立各种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前和临床评价标准,推动了不同种类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进程。该项目建立的高通量多载体检测方法和标准化的疫苗效力检测方法在临床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载体的评价方法,可用于疫苗的人群筛选。中和抗体检测通过国际认证,表明其检测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组织国内协作标定提高了我国多家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已为我国多个艾滋病防控产品提供了服务,推动了我国艾滋病疫苗的临床进程。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单位贡献:艾滋病防治研究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由于尚未研制成功HIV疫苗,抗HIV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防治艾滋病的主要有效手段。该项目建立了符合CFDA和FDA要求的完整一套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整体水平的抗HIV体内外药物药效学和机制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开展了抗HIV药物的筛选研究和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建成了服务于国内外的抗HIV药物研发基地。与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多家单位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埃及等9家国外机构开展了抗HIV药物、杀微生物剂和疫苗的筛选、机制研究和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是我国抗HIV药物研究的最主要基地。筛选和研究了近万种化合物或药物的抗HIV活性,完成了9个抗HIV新药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其中mTCS、西夫韦肽、阿兹夫定、HS-等4个抗HIV-1新药获CFDA药物临床研究批件。参与了CFDA“抗HIV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的申报资料要求”制定。
本期编辑:小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ibzd/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