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婚俗同姓婚

郑华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说到商周时期的婚姻,史书往往都记着这样的话:夏商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或者,殷以上婚不隔同姓,周制则不娶宗族,

我们知道周朝是严禁“同姓婚”的,各诸侯国之间也十分注重这些,

比如秦国和晋国,

还有不少大国与小国联姻的记载,

每次看到这些史料,我们只注意到这是政治联姻,

实际上来说,有个也很重要的因素是姬姓诸侯的联姻对象,不能选择同是姬姓的诸侯国,

当然号称姬姓的吴国不知为何打破过一次禁忌。

而商朝,却与周朝完全相反,商朝不仅允许“同姓婚”,还是上流阶层流行的婚俗之一。

商代的“同姓“,顾名思义等于同族,本质是原始社会时期族内婚的一种,

举个武丁和妇好的例子,

商王族是子姓,意外的是殷墟小屯妇好墓发掘后,考古学家们发现妇好也是子姓!

按照商代的习惯,凡表示女子氏姓的字,通常在姓字前直接加女字旁即可。

举例来说,甲申卜,■贞,乎帚好先■人于庞;贞御帚妌于母庚;勿御帚媟于唐;王■余弗其子帚姪子,

这些卜辞中的"帚好、帚妌、帚姪、帚媟”,即“妇子、妇井、妇至、妇枼”,

好,是女+子姓;妌,是女+井姓.......

由此来看,尽管妇好是武丁的王后,但她与武丁同样为子姓,二人既然结合为夫妻,这说明子姓族内有同姓婚这个婚俗。

此外,武丁作为商王,妇好作为商王后,他们站在商代统治阶级的最上层,

这表明商代贵族阶层内,流行这样的婚俗,

那么,平民百姓是否也可以“同姓婚”?从历代都有上行下效的情况来看,王和王后都可以“同姓婚”,臣民百姓有可能去效仿,

还是仅限于王室与“子姓”同族?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发现一批显示“多父”、“多母”、“多兄”、“多母弟”等称谓的卜辞,

也就是商王在祭祀先祖时,称呼自己的父辈,父亲、伯父、叔父一类都为“父”,

这表明商王族内的家庭组织,还保留着一些母系家庭的色彩,没有亲生和非亲生的概念,

当然,关于商王朝的历史还有待细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51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