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098之齐风著一首有关古代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著》是一首有关古代婚礼的诗,也涉及到了一些古代的嫁娶习俗。全诗共三小节,九句诗,写的都是新娘的所见所闻,颇有情趣地描写了古代婚礼中的“亲迎”习俗,也表现出新娘在喜悦中夹杂着紧张的微妙心理。
原文赏析俟(sì)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全诗都是以新娘的口吻在叙述,“俟我于著”指的是新郎官在“著”这个地方等待着新娘,这里就引出了第一个古代的嫁娶婚俗: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而正门与屏风之间就叫做“著”,也是古代婚娶亲迎的地方。“充耳”这个词在之前的第55首的《卫风·淇奥》中出现过:“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指的是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充耳以素”指的是新郎官的装扮,是以新娘的视角来描述的,不好意思仔细看新郎,只能羞涩地低着头,用眼角的余光来打量着新郎戴在头上的充耳和上面装饰的美玉。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只改动了个别字,等待的地方由之前的“著”变成了“庭”,颜色由“素”变成了“青”,用来装饰的“琼华”变成了“琼莹”,整体意思不变。新娘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那个“他”,但这种含羞带涩,更能体现新娘出嫁的少女情怀,此刻的新娘眼中心里都只有新郎。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等待的地方变成了正堂,两人的距离慢慢靠近,新娘不好意思抬头看新郎,只能羞涩地低着头,微微抬眸,瞥一眼对方,只能看到新郎戴在头上的充耳和上面装饰的美玉。“充耳”和“琼英”也暗示了新郎的贵族身份,此外古人也喜欢用美玉来称赞美德。这种不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用在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身上,更让人觉得趣味无穷。
这首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每句诗的最后都有“乎而”两个字,正如后世所说的“乎而助词诗教也”,这两个字都是无实义的语助词。这种双语气词的收尾,也使得整首诗更富有韵味,特别契合新婚夫妻间的那种柔情蜜意、情意绵绵。
古代的的婚礼习俗这首诗还是采用了常见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古代婚礼中的“亲迎”习俗。根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古代的嫁娶婚俗共有六个步骤,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被后世称之为“六礼”,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正是六礼中的“亲迎”场景。
其他解读关于这首诗,也有不同的解读。根据《毛诗序》记载:“《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当时的人不尊礼俗,不能“亲迎”,所以才会“陈亲迎之礼以刺之”。这样的理解似乎过于牵强了,不能因为歌颂了美好,就说别人在讽刺丑陋,称赞了真实,就认为是在讽刺虚伪,就像清朝的姚际恒所反驳的“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因此个人还是倾向于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表现古代婚俗“亲迎”的诗。
关于这首《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5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