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之足太阳膀胱经秩边穴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穴。
本经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七月膀胱经(申时15:00–17:00)
膀胱经病态症状:恶风怕冷、尿黄尿少、脖子发紧、腰背胀痛、四肢无力、不易运动
膀胱经强盛者的性格特点:彬彬有礼,好儒学,智慧,沉稳,善良,忠厚,耿直,外柔内刚,严格要求自己且执法如山。
七月修行方案:昆仑、飞扬、金门、至阴、复溜、大钟。
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坐位,在骶部,先取下髎穴,再旁开量4横指(即3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为坐骨神经。
Zhìbiān(BL54),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秩边穴”,“秩”,古指官吏的俸禄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本穴所在为膀胱经,五行之水当值为官,其俸禄者金气也。“边”,旁也,侧也。秩边名意指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肌肉层中气化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循膀胱经而行,冷降之气补充了膀胱经的地部经水,故名“秩边穴”。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凉湿。散热冷降为水液后循膀胱经下行。降温生水。
便秘、小便不利、痔疮、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阴痛。秩边穴,舒经活络、强健腰膝现代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等。秩边穴配委中穴、大肠俞穴治腰腿疼痛。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先用深沉力度揉按秩边穴,接着按顺、反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直到皮肤发热以后,再用手掌拍打穴位的周围,使周围的肌肉也放松,5分钟见效。长期坚持,可预防复发。中老年人。
秩边穴,直刺2-3寸。秩边穴,艾条灸5-15分钟;秩边穴,艾柱灸3-7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4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