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喜娘凌燕文化跟上时代传承才不断层中

喜娘凌燕(右)接受记者采访。 苏新宏 摄中新网福州8月19日电(翁一灵黄榕琦)“爸爸妈妈鲜花接一把,明年一个做依公(爷爷),一个做依嫲(奶奶)。”在福州的传统婚礼上,常常能看见喜娘带领着新人完成繁琐的婚俗礼仪,并押韵地唱出吉祥话,为新人送去祝福。这些吉祥话又叫“喝诗”,是福州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福州十邑婚俗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中保留了大量的俚语和典故。婚礼所用的礼器。 苏新宏摄在传统的婚礼中,喜娘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福州方言称喜娘为“伴房嬷”,是民间传统婚礼不可或缺的婚礼司仪。目前,福州有三四千名的喜娘从业者,以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为主。但随着喜娘文化逐渐被社会所认可,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来,为喜娘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有5年喜娘工作经验的凌燕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年,在一家日企工作的凌燕偶然在朋友的婚礼上接触到喜娘,长期留学日本的她一下子就对喜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毅然决定放弃工作,投身喜娘行业。竹叶和四季花,用于婚礼上的添花环节。 苏新宏摄“传统文化对于长期居住海外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凌燕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自己经常思考要怎么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有些传统文化会丢失,就是因为跟不上时代,跟年轻人有距离感。”凌燕如是说。“有的老喜娘会对宾客讲吉祥话,让客人喝喜茶,然后讨要‘喜茶钱’。”凌燕觉得“讨喜茶”算是传统喜娘文化中的糟粕。“客人参加婚礼已经包了红包,喜娘再讨‘喜茶钱’就不合适了。”凌燕抛弃“讨喜茶”等环节,更侧重于传统礼仪和现代婚礼的融合,将繁琐的步骤简化,把精华的部分传承。在与新人讨论婚礼仪式时,凌燕一一说明礼器的含义。她拿出竹叶和四季花示意,“这是用于婚礼上的‘添花’环节。拜礼入门时,公婆用红色绳子把四季花绑住,插在儿媳妇的头上,这是‘添花’,意为添子添孙,富贵发财;竹子代表步步高升;上面5片竹叶,对应福州俗语‘五代三公孙’,寓意人丁兴旺;四季花则代表四季长春。”凌燕表示,“添花”蕴含着长者对新人的期望。“长辈用‘添花’来告诫你们,从结婚这天起,要肩负起家庭的重任,学习竹子的虚心,把家业、家道、家风传承下来。”喜娘凌燕指导新人礼仪。 苏新宏摄凌燕认为,喜娘不仅是婚礼气氛的引导者,还是新人领悟人生道理的启发人。“我们想办的是传统婚礼,喜娘对婚嫁的风俗礼仪了解得更透彻。婚礼上既能帮衬新人,又可以调节气氛。”陈弱冰和颜俣宸这对准新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着回答记者的提问。他们对记者表示,身边大部分朋友结婚都是办福州传统婚礼,都有请喜娘。如今,喜娘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喜娘,凌燕对未来充满信心。“年轻喜娘视野更开阔,了解婚礼要怎么做才能既迎合新人的喜好,又符合长辈的要求。希望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把喜娘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凌燕说。(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50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