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很少有单身狗的存在因为不嫁人
古代男女结婚几乎都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是没有媒人说媒是不成的,即使私下定情,也要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这种说法叫做“采媒”。其实这种做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在《诗经·南山》中的《氓》里有这样一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其实意思就是当时男女结婚没有媒人说媒是不能嫁的。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的说法,而且“好女不嫁二夫”,一个好女人讲究从一而终。在这种陋俗的影响下,想让寡妇再嫁几乎很难。不过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变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管民间还是官府,都对寡妇再嫁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而不是强调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当一种非正常婚姻行为被更多人接受后,就会演变成一种社会婚俗。这种情况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很常见,他们不以娶寡为耻,特别是在家族内部中,弟娶嫂,嫂嫁叔等并不被认为有悖于常规伦理。而古代人对于男女多大结婚,制定了相关法令: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可娶,女子15岁才能嫁;宋仁宗时期则规定男子只要到了15岁就能娶,女子13岁就能嫁嫁;而到了明太祖时期则规定男子16岁能娶,女子14岁能嫁。而到了规定的年纪还不嫁人的女子,可是要被罚的。比如在南北朝时期,要是女孩到达结婚年龄还未出嫁的话便有罪,全家人都要坐牢。到了汉朝时,要是谁家的女儿15至30岁还没嫁人,就得罚钱。而唐朝则是对20岁以上的男子,15岁以上女子还没结婚的也要罚。古代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情况,应该是统治者们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这也解释了古代为什么光棍这么少的原因了。看到这里,小编只想说,还是生在古代好啊,都没有单身狗的存在,不像现在,单身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单身的呢?欢迎留言评论!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文章: 亲家,快把38万彩礼送来,我儿子等着买 下一篇文章: 全力打造全市新样板的常德桃花源乡村振兴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5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