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灭亡,竟然还因为它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
青史几行名姓,北茫无数荒丘,
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
大明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其灭亡原因一直为史学家所探讨,为人民惋惜,现代人对他灭亡的原因基本分析如下:
史学家认为:皇帝昏庸无能。明朝后期,皇帝多是荒淫无能之徒,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欢当木匠的。崇祯虽有治天下之心,却无治天下之才,而且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
法学家认为:官场腐败。明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杀忠臣,刮民膏,还勾结敌国,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学家认为:明朝人口爆炸的厉害,人口达到一亿,但是当时的粮食产量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导致饥民暴动不断。
经济学家认为:明朝中后期,开放海禁,人民开始远洋,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导致明朝白银大量外流,导致最后明朝后期国贫民弱,后期连军饷都发不出。
气象学家认为: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地球出现的小冰河时期(是一千年内最冷的时候)对大明这样的农业王朝沉重打击,加上耐寒农作物土豆在中国还没有大量推广,农作物减产无法养活百姓。
美小编认为:害死明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鼠疫
据夏燮的《明通鉴》记载明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染病死亡之多,无法计数”。《崇祯实录》也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上述官方记载说明:当时的大瘟疫,势态极其严重,北京城死亡人数之多,竟达无人收尸的境地——“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
为何鼠疫如此厉害能够击败大明精锐?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鼠疫的凶险: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传播途径都是啥?
1、鼠蚤叮咬: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呼吸道感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3、皮肤感染: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4、消化道感染: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都有啥临床表现呢?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鼠疫以病情重、病程短、流行快、死亡率高四大特点被列为烈性传染病之首。腺鼠疫的死亡率为20%~70%,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死亡率则几乎为%,何况在当时大明王朝对于鼠疫的治疗基本为无。在现代鼠疫也被定位甲类传染病(另一个哥们而是霍乱,就这俩),一旦发现要在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
来源:地方病控制科供稿
长春市疾控中心健康
-(开放时间为工作日8:30-16:30)
长春市疾控中心从业人员体检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4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