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真的来了打了从此不用再戴套
昨天,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强生公司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
这一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1/2a期临床试验招募了位健康志愿者,志愿者分别来自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和泰国。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万人患艾滋病,每年新增近万感染艾滋病毒。由于病毒遗传多样性和迅速突变等独特性,艾滋病毒疫苗研制一直存在诸多困难。
这项实验结果是不是代表,从此只要打了疫苗,就不会得艾滋病了呢?
当然——
不是!
简单讲,这并不是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试验,目前获得的也是较早期的结果。让志愿者产生免疫应答,并不代表这种疫苗就能预防艾滋病。距离真正可以广泛应用的艾滋病疫苗,我们的路还很远。
这个试验
到底说明了什么?
7月24日,一项被称为APPROACH的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出现在巴黎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学会大会上。这项试验基于“马赛克”艾滋病疫苗方案,参与者包括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和泰国等名健康成人,他们被随机分组接受7种疫苗接种方案之一或是安慰剂(注意,给受试者接种的可不是病毒,而是经过处理加工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过安全性的疫苗),在48周内完成4剂次接种,前两剂次作为基础免疫,后两剂次作为加强免疫。
结果显示,所有疫苗方案似乎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同种的马赛克疫苗接种方案都可以在健康成人体内产生针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应答。
但是,即便如此,各大报道中出现的“%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的说法也并不准确。
不得不提醒的是,该临床试验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公开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将疫苗“%产生抗体”解读为能“有效预防”是不够严谨的。
原结果中提到的只是出现细胞反应或出现抗体反应而已,这并不能说明该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因此一些“对抗艾滋病,不再需要安全套”的标题完全是误读。
还是一定要戴套啊同志们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我们眼睛进沙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眨眼,流泪。这就算是产生了反应,但是这种反应能不能清除沙子呢?也许可以——眼泪多把沙子冲出去了,但是也有可能不可以。所以说,有反应并不意味着能够对抗外来物质。
王宇歌目前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领域是艾滋病。他表示:“尚不能证明疫苗有效,这个疫苗产生抗体是正常反应,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是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据王宇歌介绍,HIV疫苗的目的是诱导出具有保护力的抗体,尤其是针对HIV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但目前披露的部分结果中并没有给予所诱导抗体的中和活性、抗体的广谱性的结果。
还有一部分数据也引起了广泛济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