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的艾滋病防治
为期两天的“大型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项目年四川省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培训班”于12月2日在成都天使宾馆圆满结束。该培训班受中国医院艾滋病防治合作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项目《探索中国艾滋病卫生服务最佳模式》的委托,由四川省感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及医院实验医学科联合举办,培训第一天主要围绕“艾滋病的流行及实验室检测”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诊治”两个专题,第二天主要围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艾滋病临床经验交流”两个专题板块进行交流探讨。
12月2日上午,著名中国医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教授以“艾滋病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策略”为题开启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题的第一讲。李太生教授指出了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主要来自于MSM人群感染率的快速增加,疾病发现晚、进展快;病毒原发耐药比例明显增加;抗病毒药物种类少、副作用大以及免疫激活导致的非艾滋病死亡增加和免疫重建失败等多个方面。并基于大量国内外在艾滋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热点应集中在长期成功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病人死亡原因和机制,免疫重建障碍及清除病毒储存库等方向。随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曾义岚教授和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白浪教授分别对艾滋病合并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CMV、HSV、VZV等)和艾滋病合并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做了详细的报告。曾义岚教授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改变及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测方法、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对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临床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白浪教授着重介绍的艾滋病合并HBV/HCV感染的治疗策略,为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来自医院的王丽春教授和传染病房护士长王颖教授对特殊人群的艾滋病治疗和防护作了全面的介绍。王丽春教授指出儿童、孕产妇和吸毒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与一般人群的治疗方法不同,临床医生对此应该引起重视,对不同的HIV感染人群,应该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王颖教授则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提出了HIV职业暴露的正确预防和处理办法,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的过程要注意自我防护,减少HIV的职业暴露风险。
下午,来自四川省各市州的50余名参会代表,在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陈恩强老师和实验医学科蔡蓓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病房及实验医学科HIV检测相关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大家积极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和参会的心得体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的培训活动。
此次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内容丰富深入,涵盖范围广,对四川省各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我省“防艾抗艾”工作同时,也加强了我省感染性疾病医务工作者间合作交流。
转自:华西实验医学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