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乡村的婚俗文化
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讲,结婚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情,每个地方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婚俗文化,陕西省合阳县也不例外,这块淳朴并不富裕的土地上一样有着大同小异的民间婚俗文化,婚俗文化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一一跟大家盘点盘点。
结婚摆天地结婚之前看家道
合阳人相亲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环节,那就是查看对方的家境.在当地人叫“相(xie)家道”。一般情况下,当男女双方通过媒人介绍相识以后,这时候双方父母就会安排适当的人选,首先到对方家周围打听打听对方的家庭情况,这其中就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人员关系、父母亲的人品人缘、在乡村邻里之间的威信各个方面,未来的女婿或媳妇的身体素质、人品住房的多少等,再详细一点的,还要看一看一家人的居家风水以及对方的生辰八字等。
农村结婚为了能够让被打听者提供真实的情况,打听者一般都是亲戚熟人,并要提前请吃饭、喝酒等。根据打听到的情况,全家人坐在一起一合计商量,等同意后,就通知上亲近的姑姑、姨姨等人,组成一个10人左右的“相亲团”前往男方家“相家道”。
结婚喜宴男方家里则要买肉买菜,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招待。相家道队伍看过住房情况后,再与男方家长聊天,问一些家庭的经济状况等相关问题。待“相家道”结束后,大家再座在一起商议结婚的后事。
招待宴席合阳人提亲明查暗访家庭的好坏,看起来似乎滑稽,但却非常实用有效。从经济上、住房上的好坏能够推测将来这个家庭的生活是否有依靠,打听对方及家人的人品及社会关系的状况,可以预测将来能否与这家子人和谐相处,做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
大门口的装扮事实上,合阳人的离婚率极低,有时整个一个村子也见不到一对离婚的,与他们事先认真地调查研究是分不开的。
结婚相遇互相拜
众所周知合阳婚俗程序相当复杂,礼节也是非常的多,过去讲究“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到今天可分为订婚、行礼、婚礼这三大步.其中婚礼为最。
结婚在举行婚礼过程中,还有四种情况当为特殊。一是兄弟姊妹之间依次完婚。姐姐未出嫁,大人决不答应妹妹家提出的结婚要求;只有哥哥完婚才给弟弟考虑婚事,一个门前不能在一年内落两顶花轿,即姊妹两不能在同一年出嫁,也不能嫁一个娶个。
结婚仪式二是肩膀弟兄同一天结婚,需约定好时辰,同时进门。为了防止抢先进门,主事的要在大门口中间拉一根红绳子,两个新媳妇、两家新客人各走边。入席时按年龄大小和“左上右下”规则分座。
发红包三是送亲队伍路途中,若遇送葬的则视为吉利,主动让道;若遇到官轿、马车花轿先行。如果两顶花轿相遇,则新媳妇必须下轿,相互施礼,互换手帕、胸花等礼物,送亲队伍应互相打恭作揖,相互表示祝贺。
迎亲四是一条巷或一个村子若有两家以上结婚的,就出现了“争花头”的现象,即有那个新媳妇先进巷,先人者为重,属吉祥,能给全家带来福气。因而有的家为了争个第一,甚至一大早就把新媳妇送到男方家。一般情况下,过事主家会央求媒人事先商量好,不须争花头,而是定好时辰同时进村。这样就避免了矛盾,皆大欢喜。以上四种风俗虽然出现较少,但也说明合限人团结共事,和谐相处,遵规守蹈的风尚。
接亲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结婚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一对新人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地处渭北平原的合阳人来讲,虽然礼节多,讲究多,但最终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都希望娃们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都希望娃们能真心真意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这样为人父母的就放心了。
无论是多么繁琐的礼节,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老的传统,总之好的传统仍然需要我们去继承,当然那些过于庸俗,过分挑战人们道德底线的糟粕,我们也要坚决的抵制和反对。
无论广大农村的婚俗如何改变,我们所有人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初心始终不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jc/4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