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语言文字传统汉语言文字民俗文化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语言文字传统:汉语言文字、民俗文化,中国最早的文字记事是史事和巫事,并且在较长时期中存在巫史结合、史俗并载的情况。因此,我国早期的历史记述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在较早出现的汉字中,表现民俗的字占有相当的数量。甲骨文中出现最多的是关于巫卜祭祀和农耕狩猎的汉字。它们可以说是汉字民俗功能的最早体现。后来汉字在其发展中表述民俗的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民俗本身发展的繁缉,表现它们的汉字也日益精细。汉字可以表述民俗事物的确切名称,如蟠、符、黄表等;可以表述民俗的崇奉与驱避的事物,如神、祖、鬼灵;可以表现民俗心理的趋向与意愿,如吉、福、旺等;可以表示避讳与禁忌的心理与事物,如凶、厄、翻等;可以表示民俗行动与行为,如祭、祷、拜等。可见,汉字表述民俗的功能.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充分的和完备的。也因如此,通过汉字所表示的概念和所表述的意义,可以看出民俗心理、民俗行为和民俗文化等多层面的内容。汉字形体构成独特的表意性使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得到具体的呈现,为我们了解和探索中国民俗的表现及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知道,汉字在其组构字形时,常常是有一个表义或表形的核心事物在字形中出现,如葬字中有死,魂字中有鬼,孕字中有子等。正是汉字的这一具象性,使之与表现的事物联系紧密,使字形本身即有文化史价值,我们可以从字形构造看出民俗心理。譬如喜字其中有个吉字,是民间求吉心理的表现。因为吉是一切顺遂、美好的概括。还有“囍”字是民间流传极广的一个字,主要用于婚俗之中,有“夫妻双双百岁偕老”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在婚事中十分讲究成双成对,以及重和谐、对称的审美心理。广东一带至今还流行用同一造字方法造出来的方言俗字“开”字。“开”字泛指成双的东西。古代表示成双的二叠造字法大多消失了,而至今尚未被正式承认的“囍”“孖”却深为百姓所喜爱,这本身就表明了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又譬如“福”与“富”字均含有“田”字。这是农业文化下人们对福与富的认识的体现。民以食为天,田多食丰,才可能有福而富。民间求福,实为求富,而富则必置田产。语言中对灵物崇拜的结果同样引起对数字的灵物崇拜。数字的主要功能是表示数,但从数字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又被看成为神秘符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汉字“祘”字由两个“示”组成,原义为通过数字推算求知上天或神明的启示。在民俗文化中有的数字因此就被认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有的数则被认为会给人带来灾难和祸害。如“四”由于谐音,人们常把它与“死”联系在一起,因而忌“四”。“七”的形状好像一条直线从中切成两半,有“切”的意思。因此古人以七月为处斩犯人的月份。也因此七常与丧事联系在一起。所以汉族人有七的忌讳,福建闽南、河南一带有逢七不出门的说法。“八”字从形状看有分之意,因而与八有关的字如分、公、半都有分之义。八作为神秘数字在汉文化中有多种理解:取其谐音同“发”,香港、广东一带把八视为财神爷;又因八有分别之义,福建、河南、湖南部分地区逢八不回家,而河北一些地方的老人如果自己岁数有了八字就回避,害怕八字会给他们带来同人世分离的可能性。“十”的形体囊括四面八方之地,又包含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因而具有完备之义,向为人们所崇拜。所以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跟“十”联系在一起,譬如“十拿九稳”,“十全十美”。“三”象征天地人之道,所以汉民族有喜三的民俗心理。以三为多,以三为全的数观念在汉字的笔画中也有体现。在古代汉字有很多叠字,早期二叠字的数量并不比三叠字少,但后来二叠字大部分消失而三叠字却基本保留下来。三叠字在汉字演变中历久不衰,与“三”在汉民族文化中备受青睐大有关系。汉语中同音词较多,它也为民俗运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汉语的谐音就是在不同语义中取其同音作出的另外表述。从古至今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已经成为一种修辞方法:谐音体。它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譬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所以每逢过年,必贴福字,有时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将倒与到谐在一起。而蝙蝠由于蝠与福谐音,虽然形貌丑陋,也成为人们喜爱之物。门媚上写有“五福临门”,窗角上则剪贴五个蝙蝠。年糕因谐“年高”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人们希望年年有余,余与鱼谐音,所以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而且伴之以莲池、莲花等,以“莲”谐“连”,表示“连年有鱼”。中堂条几上摆上四只瓶,意味着“四季平安”。瓶中插穗,则为“岁岁平安”。位尊为贵,“月中折桂”表示科举高中。“铜”与“同”谐,因此,铜质器物,成为民间喜用之陪嫁物,取“同心到老”之意。此外谐音还运用于表示避忌,譬如喜庆之时忌用梨(谐“离”),忌用缎(谐“断”),如此等等。总之,汉语言文字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古代先民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是我们华夏文化基本特质形成的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中,汉语言文字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与影响作用。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这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习和弘扬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传统,也是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51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