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服的演变史,我们竟然也有白色婚服
婚礼演变顺应时代更迭,婚服也是同样,当我们看了众多的影视剧之后,也有个疑问,问什么看似同一时期,但是婚服着装是各不相同的,婚服有黑,也有白,有红,还有绿,甚至还有蓝色的?
当了解了婚服的发展史后,应该能明白中国的婚服历史了!
周朝婚服以黑红色为主婚礼最开始的朝代——周朝,周朝始,《周礼》初定,对于婚礼的要求有了规定,如时间定在天地交合的黄昏时分,婚礼用的婚服要端正庄重,颜色遵循黑红相配。
婚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即黑与红相配。
人们抱着对天地玄黄的一片敬畏之心,认为“乾为天,其色玄;坤为地,其色黄。(南方)火色赤,赤与黄(合),即是纁色。”
昏礼当日,新郎头戴爵弁,身着玄端礼服,缁衪[zīyì]纁裳,白绢单衣。新妇正礼时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穿玄色纯衣纁袡[xūnrán]礼服,惟服色与男子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拜见公婆时则穿宵衣。
爵弁[bian]玄端、纯衣[xun][ran]
形制:袍式纯衣
色彩:玄黑色
用料:葛藤、丝,贵族妇女用文锦
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
宵衣,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秦汉时期婚服以黑为主唐以前,人们结婚依循周制,婚礼时男女都穿黑色,以黑色为尊。到了秦汉时期,着装仍以深衣为主,不过后来时兴将领子漏出来,层层叠叠可以超过三层,故而称作“三重衣”。这一时期的服饰宽衣博带,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衣裳”一词正是由此而来。
也是在这一时期,纺织、蜡染、锦绣等各种工艺美学成熟,形成了包括服饰、发饰、鞋履、配饰等在内的一整套衣冠系统。从汉代开始,会以面纱遮羞,这就是盖头的缘起。
《芈月传》婚服形制:上衣下裳制,曲裙深衣或糯裙
色彩:黑、红
用料:绢、丝、纱,贵族用文锦
《芈月传》婚服魏晋南北朝婚服袭秦汉制当时玄学盛行“以无为本,反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故而白色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的服饰色,也可作为礼服。
白色的婚服其实早在千年前的中国就流行过啦!
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仍沿袭秦汉旧制,以襦、衫为主。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融合加速,玄学和佛教文化盛行。
日常生活中,女性穿着开始流行一种对襟上襦,并且还补加了围裳、飘带等装饰。
形制:对襟宽袖糯裙、交领或直领光袖衫
色彩:白色
用料:罗、丝、纱、练,贵族用文锦
唐宋时期婚服以“红男绿女”为主唐代以华丽为美,唐制男服绯红,女服绛红、青绿。新郎、新娘常常按照“红男绿女”的民俗筹备婚服,新娘装扮被概括为“钗钿礼衣”。
宋时,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审美崇尚简约。日常服饰不再像唐时浓艳,而已浅绛、浅青为主。但在婚礼上为表示对家庭血脉与两姓联姻的重视,仍延续唐制。
中后期,红色和凤冠霞帔逐渐成为婚服的重要元素,并且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佩饰并收入“冠服制度”。
在色彩方面,宋代早期女性的婚服色彩一般是青绿色。
热播电视剧《知否》、《大唐荣耀》,以及最近热播的《唐朝诡事录》中关于新娘被杀案中新娘穿着的喜服就是如此!
形制:大袖糯裙式钗钿礼衣、凤冠霞帔
色彩:绛红、青绿
用料:罗、纱等
明清婚服以凤冠霞帔为特色明代女子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从明朝开始女性服饰是开始出现纽扣。
《金玉良缘》婚服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最原始的旗袍就在清朝出现,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
清朝的嫁衣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了。
新版《还珠格格》婚服清朝后妃凤冠华丽且规制严格,用料、用色、纹样、配饰数量等均需遵循典制。《大清会典》曾对后妃朝冠的垂珠做出“五行二就”、“三行二就”等不同规定。其中“五行二就”的“五行”指五串垂珠,“二就”指垂珠被青金石分为两段,这是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等级标志。
形制:大袖糯裙式钗钿礼衣、凤冠霞坡、旗袍
色彩:红色婚服
用料:绸、锦等
据《明史》记载,明朝沿袭唐宋服制婚服崇尚大红,就是明朝确定下来的婚俗明朝女性服饰也被认为是后世中式婚服的重要代表。
近现代婚服近现代在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掀起了移风易俗思潮,婚嫁服饰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年前后,引领民国风尚的旗袍诞生了,这种完美展现身材曲线的设计,以及独特的东方韵味受到了中国女性的青睐。
民国时期常见的婚服除了旗袍中山装外,也出现了婚纱和西装礼服,头饰也不再是凤冠霞帔,而是白色头纱。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婚纱就逐渐成了民间婚服的主流选择。
形制:旗袍、婚纱、新中式婚服
色彩:白色、红色为主
用料:绸、锦、丝、纱等
《光芒》婚服服饰是人类的劳动成果,也是我们历史发展中的物质文明结晶,更是有着精神文明的含义。
人类文明数万年,衣服作为人们生活四件大事(衣食住行)之一,一直位居首位。从衣服的发现到现在各色各样的服装设计,足见我们对服装文化的重视。
时间更迭,我们现在穿的衣服都是经过长久的积累得出的,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可千万别把先人们为我们打下的服装基础,给搞丢了!
还想了解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5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