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怒族婚姻习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匹河怒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能歌善舞。特别是这里的婚俗丰富多彩,别有情趣。匹河怒族婚姻属一夫一妻制,但有些头人富户也有一夫多妻的。怒族婚俗中成婚大至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恋爱、问亲、订婚、结婚、回娘家。一、恋爱解放后,怒族男女青年的恋爱,一般来讲较为自由,他们的感情是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交往中互相了解,逐步加深而自然形成的。男女青年一般是自己选择对象。但解放前,青年人的婚姻大都由父母作主,更有甚者,小孩降生不久就有问亲、订婚的,男女青年到婚龄时,如果女子不愿意与小时父母所配的男子履行婚约,便暗自寻找意中人,然后双双逃往他乡或者请亲属将姑娘藏起来,并由姑娘的父母向男方提议解除婚约,男方同意后,女方要加倍赔偿订婚时接受的一切礼物。这些聘礼(一般为三至四头耕牛)该由姑娘的意中人承担,还给原许配的男子。这种习俗在怒族地区较为普遍,他们认定姑娘与原配男子不合,是被第三者插足而拆散,所以,姑姐意中人要赔偿“拆散费”,而后便可以与站提成婚。无论家境如何困难,解除婚约时得先交出一至两头生“其余所欠数,随后逐年交还即可。若是遇到较穷的人家,也可以在婚后数十年后还清聘礼。长期以来,由于怒族没有文字,男青年有意中姑娘时,便制作精美的梳子、笛子和编制精巧的篮子,纺线容器等茶西作传情物。然后通过媒人,把这些象征纯清、诚挚的礼物送到姑娘手里,以示求爱。如果姑娘接下所赠的礼物,则表明愿意相互交往;同时,姑娘也为了表达对男友的爱慕,把自己精心绣制的绣花包、彩带等物赠送给男友。这一地区的怒族青年谈恋爱时通常各请一名自己信赖的朋友作媒人,通过媒人牵线搭桥。从恋爱起,情人一般不直接会面,有什么事情都由媒人传递,如果谈恋爱期间情人直接会面交谈就会被人耻笑。平时偶尔不约而遇,一方也会即刻避开。如果顺行,先由一方在岔路口或在路途休息处悄悄放上一把鲜艳的树叶,情人见了则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在岔路口放树叶是怒族人民的留言标志。一般放朝什么方向就说明此人往这一方去了。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便用红树叶和绿树叶。男子用绿叶子,女的用红树叶。树叶横放标志什么,直立放标志什么,倒方标志什么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函意,所以,热恋中的怒族男女青年在过往的路途中,便用这种形式来暗示给情人。二、问亲怒族男女青年,经过较长时间的相互了解和考验,男子使通过煤人向女友提出结婚要求,并公开向自己的父母亲讲明恋爱情况。然后,老人便请寨子里有一定名望的人到女方家同亲,同采时,男方携带一点酒到女方家。说明来意,若女方父母不同意,则叫来客把酒背回去,同意T就当场接酒,共饮畅谈。有条件的女主人,还要拿语自已豪的好酒招待来客,显示自已家境富裕。同时,商定订婚的日期。三、订婚按问亲时商定的日期,男方家便带上茶叶,烟酒、水果糖等礼物,如期到女方家订婚。订婚时,所带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认为不吉利、不体面。订婚后,如果男方提出退婚,女方一般不必偿还所赠之礼物。若女方提出解除这门亲事,那就必须按双倍的礼物退还给男方。订婚时,还要征得女方舅舅同意后方能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还请巫师卜卦。卜卦要从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起算,推算出吉利的日子作为完婚日期。所确定的日子不能随意变动。临近婚期时,新娘一般羞于露面,新郎则得四处张罗聘礼。过去怒族婚嫁彩礼较重多者三至四条黄牛,一两口肥猪,再穷的人家也得准备一至两条牛,一口肥猪,七八罐水酒。由于收取大量的彩礼,过去怒族社会里因无聘礼而近亲结婚者较多。四、结婚婚礼开始前,新郎家的房屋要清扫干净,然后松枝、树叶等作一些装饰,待婚礼所需的东西准备就绪后,就由能歌善舞的人组成一支接亲队伍,由一个懂几种民族语言,精通本民族的习俗并且能说会道的长者领队到新娘家接亲。人数一般在十人以内;有时人数不限,但必须是双数,男女各占一半。有些村寨还要带去一坛酒,一腿肉。当接亲人临近新娘家时,女方却有意将大门顶死,并由一个懂几种民族语言的代言人把守大门。开门时,双方代言人进行一场很风趣而别具一格的“舌战”。当男方推门时,女方却紧紧顶住大门问道:“你来这里做什么?”男方回答“我们家害猪瘟病,特到你家来找一口小猪。”女方回答说:“我们家没有小猪,你到别处去找吧。”男方又回答:“我们要跟你做生意。来你家找一点木耳香菌。”女方又说:“我们不晓得木耳香菌,见也没有见过这个玩意儿。”男方说:“我听老耿讲,昨天你家卖给老耿一口小猪,你家还有一口小猪。”女方说:“哎呀,你既然是远道而来,是还有一口,就卖给你吧,请进来坐”。对话时,有时用怒语,有时用傈语和白族语。当接亲人进门时,女方把早已盛在竹筒里的清水挥洒在对方身上,以示祝福。待接亲队伍进到屋内坐定后,女方家的亲友便端来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肉拌饭(怒族人较为喜爱的一种饭食,制作时将盐和核桃心混合春碎后与切好的细肉放进盛有米饭的大菠箕里反复搅拌均匀后食用,味香可口)招待客人。用餐后,长者进行对歌,青年男女弹起悠扬动听的琵琶和口弦尽情跳舞娱乐。待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后,男方便用优美的歌喉招引新娘出门。新娘身着绚丽的嫁妆,用一块毛巾或布料遮住头,不让来宾看见容颜,在伴娘的陪同下缓缓步出门坎。新娘上路时,女方父母邀请全村男女老少组成长长的送亲队伍,到新郎家参加婚礼(如果婚礼在本村进行,女方父母只邀本家族)。当送亲队伍行至离新郎家约有一半路程时,新郎的亲友早已选择一段路面较宽的地方设立“迎亲站”迎亲,但前来迎亲的人都故意隐避在一旁,不叫对方发现。当送亲队伍唱起洪亮的歌,叫新郎家出门送酒茶解渴时,这些人突然从路旁冒出来,将备好的酒、茶供新娘和送亲著饮用,然后领着送亲队伍到新郎家。新郎的父母在大门口迎接新娘,并备上清酒,对来宾各敬一杯,若是来宾推辞不饮时,主人便拉住耳朵强行灌饮。待送亲的和赶来参加婚礼的乡亲基本到齐后,由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新郎新娘同坐在一条长凳子中间,伴郎伴娘分别坐在长凳两端。待主持人作简短的开场白后,双方父母及舅舅先后讲话,其内容主要是教诲新人成家立业后,要勤俭持家,相亲相爱,白头到老,祝福他们生活富裕,恩爱长久。随后,叫新郎新娘介绍他们的恋爱经过(一般都由陪伴代言),接着就让新娘新郎伸出双手,紧紧相握,以示自愿结合,永不变心。仪式结束后,新郎家用肉拌的饭盛情招待宾客。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陪同下单独就餐。新娘的父母、舅舅、姑妈则要请到内屋,由主人为这些长者举行孝敬仪式,拿出最好的菜肴作特殊款待,然后还要送一口土锅和一个精致的竹箩筐。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老人们围坐在火塘边饮酒对唱,吟唱祖先早期繁衍生活的历史,用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抒发真情,为新郎新娘祝福。能歌善舞的年轻人,则弹响动听悦耳的琵琶和口弦,众人自然围成大圆圈,迈开轻快的脚步,随着优美的节奏,翩翩起舞,唱呀!跳呀!通宵达旦。整个婚礼充溢着古朴、庄重、热烈、活泼的气氛。婚礼即将结束时,如果发现什么东西也没有损坏,女方便随便拿出一样东西砸烂,以示婚礼隆重,体面而不被认为失礼。女方亲友走后,新郎家还要拿出一罐酒喝,称为背后话酒。结婚后,新郎家还要请村里长辈出面杀一只鸡,将鸡血滴洒在一根树枝上,用滴过鸡血的树枝拍打新郎和新娘,并念咒语,以除病魔,化凶为吉;祝福新郎新娘多子多福,五谷丰登,长命百岁。五、回娘家婚后三天,新婚夫妇要专程返回娘家,拜望老人,此手续没有履行之前,出嫁的女儿不能进娘家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只许绕道相告。回娘家时,至少要背一口肥猪,一坛酒,一至两床被子,给父母各带上一套新衣服,一背较好的松明子。其中松明子必带不可,而且质量要好。回娘家时,仍由伴郎伴娘随同,并在新娘父母家做上两至三天活路,陪伴才算完结。最后新郎新娘给伴郎伴娘赠送一些纪念品,以示谢意!新娘出嫁时,娘家对已出嫁的女儿给一个竹箩筐,一些粮食及小猪、鸡、镰刀、锄头和一块田地,一顶珠帽,三至四串挂珠,一对耳环,一套上好的嫁装作为陪嫁。解放前,怒族有些村寨还有这样的风俗,新婚不到三个月夫妇只是同吃、同劳动,不能互相说话,有什么事情也只能请旁人转告。每到晚饭后各自到亲友家住宿,谁也不管谁。其间父母不单独给已成家的儿女盖新房。快满三个月时,才请村寨的头人商量盖房建屋之事。给已婚子女盖房子,不能盖主父母房子的下方,只许在左、右和上方建盖。盖好房子后,先叫男的住上几夜,这时,新婚夫妇有一些间接接触和通话,不过,新婚女子却四处躲避,要找到她很不容易,一旦找到新娘也绝不会轻易让她出来。要由旁人强行让新娘在新盖的喜房住宿。从那时起才真正结为姻缘。匹河怒族对丧偶再婚的人,只要是双方同意,便举行简“炸培当”仪式,其意思是同吃一碗饭的结合,就算完婚了。这些古老朴实而又风格独特的习俗,至今仍然流传在匹河怒族地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511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