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芙蓉彩绘今朝壮丽华章澎湃在线
有一句诗,叫“芙蓉国里尽朝晖”,一代伟人毛泽东诗情化为神奇彩笔,芙蓉人用彩笔作为接力棒,在芙蓉大地七十年砥砺奋进、风雨兼程,以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豪迈气魄,描绘了一部壮丽辉煌的史诗。
有一首歌,叫《浏阳河》,唱响三湘四水,传遍华夏神州。“弯过了九道湾”的浏阳河就滋润着芙蓉区这片充满激情创意的热土。
当你吟诵这句诗,当你唱起这首歌,你会不会想起中国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去看看吧,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马王堆西汉古墓、走马楼三国吴简,还有以浏阳河为轴心,以两岸风光带和产业带为辐射,凸显出的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产业,那段万丈高楼林立中聚胜揽景、风光旖旎的生态绿廊。
浏阳河东岸风光带
湖南,古称芙蓉国,芙蓉区因此得名。
七十年前,白手起家,七十年后,生意兴隆。芙蓉区建区二十多年来,GDP由10.4亿元增长至.7亿元,累计增长.6倍;财政收入由万元增长至.8亿元,累计增长.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7亿元增长至.4亿元,累计增长.9倍。
年,芙蓉区以湖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跻身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长沙市面积最小的芙蓉区,用长沙1/的土地,创造了长沙1/8的经济总量、1/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每亩土地实现税收38万元,遥遥领先全省县、市(区)。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追随着共和国前进脚步的芙蓉人,向共和国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落日余晖下几缕斜阳为热闹喧嚣的芙蓉区添了几分沉静与神秘(陈飞摄影)
楼宇经济招财之手伸向空中
湖南最繁华的地方,在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商圈,这里被称为长沙的“曼哈顿”,这里人流如潮,车马如龙,商铺层层叠叠,老板日进斗金。
以米高度雄踞华中第一高楼的IFS国金中心,成为比肩我国各大“城市屋脊”的品牌商业“巨无霸”,开业一年多,收效让人刮目,月均销售额超3亿元,投资体量超亿元,引进的个品牌中,有70个左右是首次进驻湖南的,有20个左右国际名品为华中首店,IFS国金中心斩获全球零售业界至高荣誉RLI大奖,被评选为“最佳国际购物中心”。
芙蓉区引以为傲的,不仅仅是这两座摩天大楼。
浏阳河西岸夜景
在芙蓉区辖内的三条城市主干道——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两厢,目前已悄然形成三大楼宇经济带。楼宇经济成为芙蓉区一张闪亮名片。
70年来,芙蓉区日新月异,城区作为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资源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方面承担起重要角色。
但是,像所有核心城区一样,芙蓉区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面临人多地少的困境,42.8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芙蓉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向天空要财富,面对城区空间不足、土地资源匮乏等持续发展难题,芙蓉区委、区政府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气慨,审时度势,“目光上移”,果断举起了“空间换地”的大旗。
3年至5年,芙蓉区委、区政府多次组团赶赴香港、上海、青岛等地区和城市取经,一边取经一边着手成立商务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关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全面系统推动全区楼字经济快速发展。
浏阳河婚庆园公园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芙蓉区委、区政府比谁都清楚,想进一步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光靠区级层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6年,芙蓉区委、区政府重新调整楼宇经济的扶持政策,增加了对基层的奖励额度,大大调动了街道、社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是年,全区各街道先后成立了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楼宇专干,设置了楼宇联络专员。一张覆盖区、街道、社区、楼宇的四级联动楼宇信息管理网络,在芙蓉区悄然生成。
顺势而为,芙蓉自我加压。自6年起,该区积极引导新建楼宇向中央商务区(CBD)聚集,目前,21家“世界五百强”办事机构聚集在CBD核心区。
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龙头企业“上楼”的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集聚化发展,激发了楼栋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力,优质资源纷纷慕名而来,楼宇经济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楼市经济顺风而呼,“楼长”接连粉墨登场。年3月,春暖花开时节,芙蓉区31名区级干部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楼长”,一个“楼长”必须管好一栋楼成为铁打的规定,楼长于是走访、调研、现场办公,了解重点楼宇和楼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要准确掌握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真正做到“心中有楼、政策进楼、服务上楼、企业满楼”。
原科佳摄影城,是传统的老旧卖场,效益急剧下滑。芙蓉区从顶层设计入手,打造“湖南影像创客空间”,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设施,吸引了一批“有点子、缺票子”的影像创客;设立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构建集影像原创知识产权(版权)、产品孵化和共享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湖南影像创客空间”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截止年,芙蓉区拥有商务楼宇栋、总建筑面积超万平方米,其中栋在CBD核心区,商务楼宇对全区经济贡献率已超60%。目前,21家“世界五百强”办事机构聚集在CBD核心区。
“吸引更多资源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必须在比服务、比效率、比环境上练好内功。”区委书记于新凡如是说。
袁隆平水稻博物馆(王志伟摄影)
醉美浏阳河神奇九道湾
营造都市田园风情
扶摇直上的经济,让芙蓉区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中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被提上议事日程。
站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历史起点,芙蓉区如何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区委书记于新凡更切实际的思路,那就是“产业发展精益求精、城市品质精雕细琢、民生服务精准精心”。
浏阳河文旅产业带的横空出世,给芙蓉人再次带来福音。
辛追广场
浏阳河文旅产业带是芙蓉区遵照长沙市委加快建设浏阳河文旅产业带的部署,对照国家5A旅游景区标准,倾力打造的国际品质的产业带,意在形成长沙旅游“西有岳麓山,东有浏阳河”的全新格局。
浏阳河芙蓉段功能布局被区委、区政府拟定为“一河两岸五功能”。
一河:即芙蓉浏阳河。18公里长岸线资源,2平方公里水域空间,0亩森林绿带,30公里长的电瓶车道和自行车道,是区委、区政府要让市民生活在桃花源般的仙境中。西岸坐拥马王堆汉墓遗址公园、汉文化历史街区;东岸坐拥以水稻博物馆为代表的隆平公园。
两岸:即东、西两岸风光带。西岸风光带。以婚庆文化为主题,建设面积达亩的婚庆文化园,浏阳河婚庆园主体公园地处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主要承载湖湘婚俗风貌文化,为中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婚庆场所。以汉文化为主题,建设马王堆遗址公园、汉文化历史街区,改造龙舟文化馆,还原立体的汉文化传奇。
东岸风光带,串联起“浏河十景”,累计投入达20亿元,以稻文化为主题,袁隆平院士的世界影响力在此更好展现,隆平文化园,以都市田园、乡愁记忆为主线,以水稻博物馆、大型历史文化情景剧平台为载体,集中展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和湖湘文化,更有地景式设计的绿色服务中心相互连接,形成连绵不断的绿带起伏,完全消融在整体环境中,极具特色与观赏性。隆平文化园拥有长沙首座田园情景剧场,营造“白天观展、夜晚赏戏”的都市田园风情。
化龙井
汉文化街区依托马王堆汉墓遗址,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汉墓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街区,古汉先民的遗风荡涤着芙蓉人的心扉,令人流连忘返。
水稻博物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标准,以传播农耕文明、展示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科研成果。
曲辕犁、水车、钉耙.....唤起市民和游客的乡土记忆。
马王堆汉文化数字展示馆和马王堆汉文化广场。马王堆汉文化广场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群众广场。广场的建筑物、构筑物立面均采用极具汉文化特色的红砂岩浮雕,广场中间矗立的是辛追雕塑,面朝西望,与马王堆汉墓遥相呼应;广场南侧是马王堆汉文化数字展示馆,造型天圆地方,以浮云纹路为顶,以鸟兽等纹路为屋顶侧面,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敬畏之情。
龙舟文化馆。将原龙舟屋改建为龙舟文化馆,犹如巨龙静卧浏阳河畔。
都正街
千年古城寻梦依然如旧
走累了繁华街道,你可去旧巷寻梦,老街是乡愁的承载,是寻根问祖的根基。那里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长满青苔的台阶,小巷深处斑驳的吱呀作响的木门,流动着故旧的市井气息。
寻访散落在千年古城中的零碎物语,芙蓉区有高楼林立,亦有寻常巷陌。
地处市中心的都正街,因清初部司衙署所在而得名,是古城长沙保存下来的历史街巷之一。这里曾经有善化县县衙门,驻军的都司衙门,有被封为“定湘王庙”的善化县城隍庙,有纪念“厨神”的詹王宫,有崇拜北斗星母亲的斗姥阁。即将恢复的城南书院和文昌阁曾是都正街的文化标志。其中古城南书院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原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的居所,建于绍兴三十一年(),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因而声名远播。
白果园
长沙市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提升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芙蓉区委区政府于年9月启动对都正街芙蓉区段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棚改,修旧如旧,奇石、古玩、药茶、青年旅社、咖啡馆、琴琪社、自拍馆以及传统美食等60多家店铺已开业经营。
化龙池社区地处繁华的市中心,东临天心阁,西至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起人民西路,南临大古道巷。
化龙池、都正街两条古朴的麻石路贯穿辖区南北,狭窄的街巷仿佛向人们述说着老城区千百年的沧桑。在这片被市府规划为六大文物社区的土地上曾经有过“化龙”的古老传说,有过象征着封建王朝神圣礼仪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孔庙,有过木履、油鞋、纸伞一条街的喧哗,也有过民国时期程潜公馆的灯火辉煌。
芙蓉区,三湘大地在共和国礼炮中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
原标题:《盛世芙蓉彩绘今朝壮丽华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