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仁伯收藏开阔眼界办馆分享快乐
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
为了实现多年前
开办一家民俗文化收藏馆的梦想
经过不懈努力
十年磨一剑
如今,梦想成真。
亲民怀旧收藏馆开幕
1月12日上午,在台城台海路口,一家民办的民俗文化收藏馆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正式对外开放,他的主人名字叫伍仁伯。在开馆的当日,他的朋友--收藏爱好者、商界人士、文化届人士等共计余人应邀前往,共同见证了伍仁伯梦想成真的开心一刻。
气氛热烈的开幕式
胥山月刊社社长、世界民间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伍新雄先生致贺词
“亲民馆”馆长伍仁伯先生汇报致谢词
亲民民俗收藏馆展出了伍仁伯先生历年来精心收集的藏品,藏馆共分为三层,藏品琳琅满目,分类摆设,一层比一层精彩。有旧时代的碗碟、玉器、钟表、书籍、字画、门牌对联、资料、海报、农具、雕刻精致的红木装饰品、家具等,涵盖了各个时期,最早的藏品可以追溯到唐朝,藏品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大部分展品来自本地,以本地民俗文化作品为主,前来观看,可以从中了解到本地文化的底蕴浑厚,博大精深。
走进收藏馆就如走进了一条历史长河,无论是对侨乡历史的研究还是艺术角度的欣赏都是意义非凡。
因喜爱历史研究而收藏,因收藏而更加深刻感悟侨乡文化
今年已经68岁的伍仁伯老先生,是我市冲蒌镇西海村委会人。年,中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在西海小学当一名教师,因为自幼就喜爱研究人文历史,从这时开始,他陆续收藏一些民俗文化物品。
后来,他又先后当过汽车司机,西海生产队村办企业业务员、财务人员等,年,他开始在家乡创业,开办藤制品编织厂,年,他来到台城开办西城工艺厂,一干就是二十年。
过去,由于忙于生意,伍仁伯只好放下心爱的收藏梦,为生活而日夜奔波忙碌;9年退休之后,他开始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东西,重拾旧梦,开办一家民俗文化收藏馆成为他心中最大的梦想。
对于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来讲,要开办一家收藏馆,谈何容易。首先,他决定将收藏馆发展路线定位要亲民,展示的物品是平常所见,就是指收藏的物品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婚俗、粮票、纸币、生活用具等,很多都是老百姓身边的物品,只不过因为年代逐渐久远,这些物品陆续消失了,在这个基础上,他又陆续收藏了文革、民国、清朝的物品,使整个展馆展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其次是他凡是亲力亲为,不假手他人,整个展馆布置思路,每一件展品的布置,都是由他来亲自处理,所以,这个展馆是伍仁伯老先生的心血之作。
整个展馆,是一个展示本地民俗文化的窗口。很多物品,来自乡间,虽然普通,但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记忆,也是本地文化的展示。
整个展馆,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回忆过去的艰苦岁月,让人更加珍惜目前稳定生活的来自不易,国家繁荣稳定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收藏使伍仁伯晚年的生活更加充实,他希望通过收藏,挖掘民俗文化,让下一代记住历史。
来之不易的“白米饭”
走到藏馆三楼,发现有很多旧时的农具,墙上写着一句话:“香喷喷的白米饭是怎样来的?”伍先生表示以此句疑问作为本次藏馆的主题,是因为回忆起旧时代吃饭很艰难,需要全家出动,经过多项艰苦的工序,重复两次,才能磨出仅仅够一个家庭吃一个月的大米。现今人们看似简单的白米饭,在当时实属来之不易。“现在有一小部分贪图享乐的年轻人,不了解祖辈们的艰苦,从这些藏品希望能让他们加深了解,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做到勤劳节俭,艰苦奋斗。”
来感受这一场怀旧的盛宴
不难发现,“伍仁伯亲民收藏馆”里面展出的藏品多数为旧时民间常见、常用的“普品”,伍先生表示,自己希望这些藏品能真正与藏馆的名字相结合,真正做到亲民,让普通市民能从中感受到亲切感。
文化与历史或许就印在每一个人心中,不妨来“亲民怀旧收藏馆”感受一下,或许这里能使您触景生情。
亲民怀旧收藏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