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堂第六期宝妈宝爸看过来,听

观看专家讲堂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第六期

青鸿凌

儿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凉山州分中心专家;凉山州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凉山州儿科质量控制分中心业务副主任;凉山州第四批、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哮喘、慢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对儿童保健工作有一定的造诣。儿科简介

一、科室概况

儿科成立于六十年代,历史悠久,经几代儿科人的不断努力,诊疗技术不断提升,年儿科ICU被评为凉山州乙级重点专科,年儿科被评为凉山州甲级重点专科,也是州内少医院中亚专业配置比较齐全的儿科之一。设有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免疫风湿肾脏、急诊以及PICU、NICU、新生儿科等9个亚专业。

坚持公益性,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每天24小时开诊,节假日不停诊,分设急诊、周末门诊,承担着新生儿、重症患儿的抢救任务,努力守护全县乃至周边地区儿童健康。

科室拥有医护人员4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4人,护士13人,90%拥有本科学历,人才梯队建设齐全,选派亚专科学科带头医院、医院、医院等进修学习。科室注重学科发展,与医院、医院、医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科室拥有原装进口呼吸机、转运呼吸机、高端多功能暖箱、以色列进口喉镜等先进设施设备,为临床危重患儿的救治工作提供保障。

二、诊疗范围及特色技术

各亚专业广泛开展儿科领域的常见病和疑难病诊疗工作,年门急诊患儿近5万人次,年住院患儿近3千人次。随着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加强,新生儿及重症患儿的救治水平逐年提升。近年来,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成功救治多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出血、肝脾破裂、肾破裂等危重患儿。每年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达99%以上,得到患儿家长的好评与信赖。

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于年被会理县卫健局指定为我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承担着全县及部分周边地区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现设置12个床位,年收治患儿余人次,其中危重症占余人次,常规开展常频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PlCC置管、脐动/静脉置管等抢救技术。成功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早早产儿,其中最低体重儿仅有g。目前,随访患儿体格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各项指标发育均正常。近年在县域内率先开展新生儿PICC置管高新技术,新生儿抢救成功率位居州内前列。

普通儿科

常规开展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免疫风湿肾脏等常见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

儿科ICU救治危急重症患儿

通过开展动静脉置管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技术,让危重患儿转危为安,给无数家庭带去希望。部分抢救技术达州内儿科领域先进水平。

三、学科带头人

青鸿凌,副主任医师,儿科主任;四川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凉山州分中心专家;凉山州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凉山州儿科质量控制分中心业务副主任;凉山州第四批、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哮喘、慢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对儿童保健工作有一定的造诣。

马宁,副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院、医院进修学习,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常见呼吸消化疾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危重新生儿及儿童急危重症救治有丰富经验。

张邦林,主治医师,医务科主任,儿科副主任;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先后到首都医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专业、重庆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医院儿科进修学习,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儿童危急重症救治,尤其擅长新生儿及儿童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

王孝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大内科科护士长兼儿科护士长;进修生临床带习带教老师;凉山州护理质控中心会理县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多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曾参加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举办的“护理岗位培训体系构建及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及凉山州“艾滋病护理与职业防护”师资培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7年,担任护理管理工作7年,对儿童预防保健知识及临床危急重症患儿护理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儿童重症护理。

四、科室电话

-(普通儿科)

-(新生儿科)

-(儿科ICU)

本期视频介绍

大家好!医院儿科主任青鸿凌。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儿童急性发热的家庭处理,儿童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容易引起家长不安和焦虑,高热还可以导致儿童惊厥发生。儿童正常体温是36°C-37°C,当体温>37.5°C,就是发热,体温在37.5°C-38.5°C之间是机体免疫对抗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正常防御反应,适当的发热对调度机体免疫力是有好处的,所以体温在<38.5°C时,不需要积极的药物处理,可以多饮水,减少衣被,适当开窗通风帮助机体散热。

对于年龄>3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温>38.5°C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以采用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用药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和布洛芬5-10mg/kg/次,每次用药间隔4-6小时,每天用药小于4次。反对轻易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退热药。

新生儿和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热药降温。目前推荐的物理降温是能让孩子愉快舒适的是温水浴,时间3-5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儿童疲乏不适,同时家长不能离开孩子身边。

在家经以上初步处理后,家长医院儿科就诊,进一步查找发热原因,根据病因治疗,避免延误儿童病情。建议6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常备体温表,退热药,以备不时之需,及时处理高热,避免惊厥发生。

编辑:院办公室

审核: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lcbx/473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