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裕固族传统婚俗

李从悠 https://m.39.net/disease/a_5481250.html
裕固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自匈奴时代起,游牧迁徙于中亚草原,传承并保持着马背民族的婚礼习俗,不仅折射着北方古游牧民族婚姻风俗的历史演变,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民俗民风。解放前的裕固族的家庭婚姻分为包办买卖婚和帐房戴头婚两种传统婚姻制度。帐房戴头婚这一婚姻制度不需要彩礼所以结婚花费较少。而解放后的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可以自由恋爱。结婚是一件大喜事,婚礼自然也办得十分隆重。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方家办,第二天在男方家办,而且在男方家办的婚礼要比在女方家办得更为隆重。结婚仪式的这一天,一般是在清晨,新娘的发辫上需要系上一副用海贝、珊瑚、玛淄等装饰物制成的宽约5寸、长约3尺的头面——裕因族妇女系于发辫的装饰品。头面一般分为3条,每条重达3至3.5公斤,用长条型硬板布牌制成,每条分为四段,每段之间图案装饰不同且用铜环连接,珍贵的装饰品则由彩色丝线镶嵌着编织而成。新娘的发辫被梳为3条,左右发辫由耳后垂于胸前,另外一条则垂于背后。当为新娘戴头面时,会请来专门的歌者在一旁唱“婚礼歌”——《戴头面歌》。唱过《戴头面歌》之后,新娘的舅舅、客人与代表新娘的歌者一起对唱,歌词一般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也有对新娘将要离开娘家嫁往别处时产生伤感心情的劝慰。在唱着送别歌的同时,东家会给送亲的主客敬——上马盅酒,伴娘会扶着新娘坐到马背或者是驼背上,并且由新娘的姐妹或嫂嫂一人陪同新娘骑一匹马或一峰骆驼。戴头面的当天或次日,女方的亲朋好友送新娘到男方家完婚。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驾马或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冲击,而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方对新娘的护卫能力。接着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的仪式,酥油涂在新郎额头上,羊小腿挂在腰带上,同时,向新娘举行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中,一对裕固族新婚夫妇在热闹的婚俗民歌和祝酒歌中,进入洞房,一起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甜蜜的生活。裕固族婚俗蕴含着北方游牧文化演变发展的诸多信息,有着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裕固族史诗《沙特》、《尧达曲克》等都表现出裕固族婚俗的形成与发展,展示了一部分重要的裕固族传统文化,等待着人们去挖掘、传承、发扬它的文化底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ibzd/514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