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相亲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刘云峰

腊月廿七晌午,程小雨刚出高铁站就被寒气扑了个踉跄。青灰色的云压着远处起伏的麦田,三轮车师傅的棉帽子上结着冰霜,张口就是白茫茫的雾:“闺女上哪个村?今儿拉了三趟相亲的姑娘喽。”

母亲早守在村口槐树下,蓝布棉袄鼓鼓囊囊揣着暖水袋。见着女儿,先从怀里掏出烤红薯塞过去:“你三姑这回说的对象在镇中学教书,有编制!”枯叶在脚底发出细碎的响,小雨盯着母亲后脑勺新添的白发,把拒绝的话和红薯皮一起嚼碎了咽下去。

相亲安排在初一下午。堂屋八仙桌上,糖瓜粘摆成了塔,三姑带来的后生坐得板正,西装口袋别着两支钢笔。“现在教思想政治课。”后生推了推眼镜,“还培养学生正确的婚恋观,”他幽默地说。

小雨望着他袖口磨出的毛边,忽然想起昨夜刷到短视频里管年轻人叫“婚驴”的评论。她舀了勺桂花酒酿,故意问:“您怎么看元宇宙对传统婚俗的影响?”满屋人愣神的功夫,窗外的雪扑簌簌落下来。

第二场相亲在初四。开养殖场的刘家儿子穿着貂绒外套,金链子陷在脖梗的肉褶里。“俺家新盖的保鲜库有半个足球场大。”他摆弄着宝马钥匙,“嫁过来你就在家数钱,生俩孩子奖励二十万。”

小雨盯着他袖口沾的鸭绒,想起公司里那个总在茶水间讲黄段子的投资人。院里的老母鸡突然扑棱棱飞上墙头,她借口找鸡蛋逃到后院,雪地上歪歪扭扭的脚印通向童年藏身的草垛。

压轴的相亲对象初六上门。王家后生拎着祖传的篾匠工具,手指关节粗大如老树根。“现在年轻人都不睡竹席了。”他摩挲着刮篾刀,“但去年我给城里民宿编的灯罩,卖了八百一个。”

小雨看着他补丁摞补丁的袖口,想起艺术区那些标价过万的“手工制品”。正要开口,灶间传来爆锅声,葱花的香气混着老醋的酸,勾得人眼眶发热。

矛盾在除夕夜彻底炸开。父亲抖开新修的家谱,泛黄的纸页停在写着“程小雨”的那行空白处。“你太奶奶十六岁就抱娃了!”老人枯枝似的手指戳着桌子,震得饺子汤漾出青花碗。

“可我不是等着配种的牲口!”小雨冲口而出的瞬间,供桌上的红烛爆了个灯花。母亲慌忙用围裙擦溅到祖宗牌位上的汤汁,三姑藏在厨房不敢露头,只有窗外的雪沉默地下着。

守岁时小雨摸到西厢房。月光透过窗棂上的剪纸,在母亲珍藏的嫁妆箱上投出锦鲤纹样。箱底躺着本褪色的绣样集,翻开是不同字体的“百子千孙”,最后几页却画着展翅的鹤与并蒂的莲。

“你姥姥给的。”母亲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指抚过那些未完成的绣样,“她说姑娘心里有翅膀,就别拿金线给缝地上。”

初五送穷,小雨跟着父亲扫院子。老人把积年的空药瓶装进破竹篓,忽然说:“前街你李叔的闺女,去年离了。”竹帚划过青砖的声响沙沙的,“人活着就像这砖缝,总要自己长出点草才牢靠。”

返京那天,小雨的行李箱里多了个蓝布包。母亲塞进去的腊肠底下,藏着那本没绣完的嫁样集。高铁启动时,她看见父亲站在晒谷场边缘挥锄头,冻土翻起的刹那,仿佛有嫩芽要挣破寒冬。

—END—

作者:刘云峰,工地打工人,当代文学发烧友。

编辑:

新乡土文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散文,图源网络,如侵必删)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ibzd/51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