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级中药学2班召开l
常见传染病预防
01
常见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病及丙类传染,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乙类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结核病及肠道传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这些在临床上均为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一些新发的传染性疾病也是非常常见的,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今年新发的另外一种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等,这些均属于传染性疾病。”
02
常见类型与预防方法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也可见于成人。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二)细菌或病毒性腹泻病: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防治措施: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毒。专家提醒公众注意,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夏秋季在霍乱疫区内或去过霍乱疫区,若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就诊,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做相应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三)猩红热: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防治措施: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毒。
03
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常识,应当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针对传播的主要环节,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一、管理传染源。二、切段传播途径,包括隔离和消毒。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行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包括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昆虫隔离等。消毒有疫源地消毒及预防性消毒两个大类。三、保护易感人群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主动免疫力。”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4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