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细说AIDS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25518.html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致的一种恶性传染病,于年在美国被首次报道。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天,在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请听《知性学府》细说AIDS!有问有答1.HIV=AIDS?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包括HIV-1和HIV-2,HIV-1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属于HIV-1型。HIV携带者也称HIV感染者,是指感染HIV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人群。从HIV进入人体,到发展为AIDS,一般划分为窗口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时期[1],如图2所示。图2从HIV感染到AIDS的发展过程三个时期是一个渐进和连贯的过程,伴随着HIV和CD4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如图3所示。①窗口期:也称急性期。HIV进入人体后,约24~48H到达局部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数量发生一过性迅速减少,随后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在初次感染后2-4周内,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此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体内含有大量的HIV,但血清检测不到HIV抗体,此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②无症状期:在经历急性期后,人体恢复至正常的状态,称为无症状期。无症状期一般为6-8年,短则2-3年,最长17年,表现为CD4+细胞数量的持续缓慢减少。血清检验HIV抗体呈阳性,可确诊为HIV感染。③艾滋病期:随着CD4+细胞的减少,人体免疫系统受到HIV的严重破坏,机体发生各种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即出现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成为AIDS病人。最终,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因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而死亡。
上一篇文章: 艾滋病就是ldquo性病rdquo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图3:HIV感染后HIV与CD4+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变化
引自:中国大学MOOC《AIDSandI》武汉大学熊勇等
2.同性恋=艾滋病?性接触是主要的HIV传播途径,约70%~80%的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HIV的。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虽然男同性恋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在性行为过程中更加容易感染HIV,但毕竟男同性恋的人群远远少于异性恋的人群,加上传统观念、性别不平等、家庭暴力等原因,在我国异性性传播才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女性经性途径感染HIV的风险是男性的2-4倍。在性行为方式中,接受肛交的一方(被动方)感染HIV的几率普遍偏高。因为肛门的内部结构比较薄弱,直肠粘膜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粘膜下层有丰富的血管。阴道粘膜由复层扁平细胞构成,结构较直肠粘膜更为紧密,且粘膜下层血管不如直肠丰富。因此,直肠粘膜较阴道粘膜更容易破损和出血。一旦破损,精液中的HIV病毒就可能通过伤口进入被动方体内,这就是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者更加容易感染HIV的原因。3.接吻、蚊子叮咬感染HIV?HIV的传播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皮肤或粘膜有破损之处、足够的HIV载量和特殊的传播途径。此外,HI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乙醚、丙酮、20%乙醇及所有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消毒剂,对HIV都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对热敏感(60℃左右,约30分钟灭活)、在体外存活时间短(HIV在空气中暴露2-3h,约90%以上丧失感染能力)。虽然HIV携带者/AIDS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中含有病毒,但HIV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传播。其他的体液(如唾液)如果不混有血液,理论上不含有HIV病毒,而且必须有一定数量的HIV进入人体才可能造成感染。蚊子口器上残留的血液不足以导致感染,HIV也不会在蚊子体内进行复制[2]。因此,接吻、拥抱、握手、咳嗽和蚊虫叮咬不会导致HIV的感染。4.HIV携带者能否结婚、自然受孕及生育?在早发现和早治疗的指导原则下,HIV感染者可以与普通人群一样,过上结婚、受孕、生子的家庭生活。研究发现:按规定服药治疗的HIV感染者,若能把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拷贝/mL血清),就能够保持健康,并且没有将HIV病毒传染给性伴侣的风险,称为U=U,即持续测不到(undetectable,U)=不传染(untransmittable,U)。U=U的结论是基于医学实证经验并受到多个医学学术研究所支持,包括PARTNER、HPTN、OppositesAttract以及SwissStatement,也已经得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艾滋病学会的权威认可[3]。在PARTNER研究里,总计次的无套性行为中,达到“病毒量测不到”的HIV感染者,将艾滋病毒经性行为方式传染给其健康性伴侣的发生次数为零。女性HIV感染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实施规范的母婴阻断,包括怀孕、妊娠、分娩等过程,可把HIV传染概率降到2%以下[4]。因此,HIV感染者拥有健康的宝宝不是梦!5.感染HIV/AIDS=死亡?HIV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中,缺乏纠错机制,因此发生变异的概率很大,约为人类基因进化的万倍,这也是至今无法研发HIV疫苗和根治AIDS药物的根本原因。然而,多种有效控制HIV复制速度的药物陆续面世,且由国家免费提供。从HIV感染到AIDS发病需要一段时间,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无症状期和发病周期。目前,HIV感染可以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防范攻略1.安全性行为:安全性行为的关键之一就是使用安全套(俗称避孕套)。研究证明,人群中使用安全套可以把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降低90%以上[5]。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人们认为男男无需避孕,所以无需使用避孕套。事实上,由于男男性行为主要采取肛交方式,更容易感染HIV[6]。此外,男同性恋者大多缺乏固定的性伴侣,感染HIV的风险进一步提高[7]。因此,安全性行为=节欲忠诚(固定单一性伴)+安全套!2.包皮环切:包皮粘膜角质化程度低,容易擦伤,且HIV-1靶细胞含量较高。因此,包皮过长者更易感染HIV病毒。临床研究证实:与未实施包皮环切组比较,手术组能使病毒从女性传染给男性的比例降低约60%[8]。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证据确凿,且成本低、效益高,值得推广。然而,目前我国男性包皮环切率小于5%,远远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原因可能与伦理、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舆论等有关[9]。3.预防职业暴露:艾滋病预防包括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暴露前预防指有高风险感染HIV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服用抗HIV药物,以降低感染HIV风险的行为;暴露后预防是指暴露于HIV后72小时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感染HIV的预防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的暴露前药物有依非韦伦、拉夫米定、替诺福韦等,其感染预防效率均于90%以上。暴露后药物需于暴露后72h内开展,且需连续服用28d方可达到抗病毒效果[10]。4.预防血液传播:除了提倡减少输血、自体输血和使用正规渠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外,拔牙、美容、纹身、打耳洞、刮脸等,只要是共用的、能刺破皮肤或粘膜(引起出血)的任何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都具有传播HIV的可能性[11]。现状未来1.流行现状:医院发现了中国第一例艾滋病人;年云南瑞丽HIV吸毒者局部暴发;年在河南、湖北部分农村发现献血人群中爆发艾滋病[12]。随后每年HIV感染人数以及AIDS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如图4所示),新发感染者每年约8万例左右,青少年新增艾滋病患者为3万例左右。从8年开始,艾滋病成为中国传染病当中死亡人数第一位的传染病。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是其他所有传染病死亡人数之和的10倍。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年全国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例,其中经性传播的比例为97.1%。图49-(截止至8月)历年新报告AIDS人数/HIV感染人数数据引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情报网2.未来之路:距离年AIDS病例的首次报告已经近40年了,虽然尚无疫苗问世,也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但相应的治疗措施使得HIV/AIDS从世纪绝症和当代瘟疫变成了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cure)代表着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重大进步。功能性治愈是指把艾滋病病毒从细胞内释放到表面,依靠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杀死病毒,将病毒含量降低至检测阈值以下[13]。目前,关于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①HIV-1病毒储存库激活再清除:HIV-1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感染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形成病毒储存库。HIV-1病毒库中的基因大部分不表达,能够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或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为了将潜在的HIV-1病毒库暴露,人们尝试激活病毒库的相关基因并使其表达,被激活的病毒可以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或抗病毒药物的作用被清除,实现病毒储存库的消减[14]。②基因编辑:通过基因层面的操作可以使机体获得抵抗HIV-1的能力,可以将携带有抗病毒基因的载体导入人体内,使其正常表达,从而获得抵抗HIV-1的能力;也可以对CD4+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缺少HIV-1入侵的入口,从而抵御感染[4]。目前,基因编辑还存在着伦理和安全性的问题[15]。③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有计划地接触HIV抗原,诱导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机体通过识别免疫反应清除潜伏的HIV,实现机体自行压制血浆病毒含量的方法。目前尚无单一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抑制宿主体内潜伏的病毒,只有通过联合使用几种免疫疗法才有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16]。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知性学府》在此呼吁: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相关文章:艾滋病为何“青睐”高校大学生?“约pao”有风险,三思而后行参考文献: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版)[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4(02):65-84.
[2]许凡.有关艾滋病的常见认识误区与最新发现[J].生物学教学,,42(12):64-66.
[3]BernardEJ.Swissstatementthat“undetectableequalsuninfectious”createsmorecontroversyinMexicoCity.Aidsmap.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4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