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艾滋病阴影中的人helliph
艾滋病是一种被妖魔化严重的疾病,过去人们对它的恐惧源于无知,如今则源于信息泛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四川乐山疾控中心的陈晓宇在这天因为一部《恐惧艾滋病的人》的短视频上了热搜。
当天,他的微博收到了多条咨询私信,大多是有过某些行为后,担忧会感染艾滋病的咨询。对此他无奈的写道:别人是人红是非多,陈医生是人红咨询多。
陈晓宇的另一个身份是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医生,今年是他从事恐艾干预工作的第10年,据他估计,中国恐艾人群远大于患病人群,大约有万—万名恐艾患者。
▌恐惧艾滋病的人
恐艾是一种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但很多人不知道该去哪里得到帮助。
大多数恐艾患者是因为有过性行为后,因此怀疑自己被感染了,但也有一些人因为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得他们的恐惧原因有些可笑。在《恐惧艾滋病的人》这部短视频开头,陈晓宇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恐艾患者:
坐地铁时,对面是个非洲人,他看了我很多眼,我会不会感染艾滋?走在街上,有不明液体流到了我的头上,会不会感染艾滋?陈医生,我到你办公室坐了一下,会不会感染?和女生相互抚摸了一下,会不会感染……
视频中陈晓宇介绍的最严重的一个恐艾症患者来自福建,酒后在娱乐场所有性行为后,就一直无法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6年没有下过楼,觉得外面的空气中都有病毒,和别人说话也会被感染,而这人还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博士。
陈晓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年中,陈晓宇见过了太多恐艾者,对恐艾者,他称之为“恐友”。他估计,自己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干预的大概就有8千到1万人。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网站上,刊登了很多他们帮助过的恐友故事。
贵州恐友小刚(化名)几个月前在娱乐场所有过一次性行为,回去之后就开始恐艾,不停用手机在网上搜索艾滋病感染后的症状,越搜心里越恐慌,然后出现了头疼、感冒等症状,他认为自己真的被感染了。
半个月后,他第一次去做艾滋病检测,结果阴性,他高兴了好几天,然后又开始在网上搜艾滋病窗口期是多久,不同的说法令他再次陷入恐慌中,焦虑、失眠、头疼的症状又出现了。之后,医院又检查了五次。
最后一次检查是在性行为70多天后,结果阴性,和前几次检查一样,也只让小刚轻松了几天。这时小刚已经失眠严重,他在网络的搜索关键词已经不仅限于艾滋病,还开始搜失眠等其它症状。并且通过网络医院就诊,医院医生说他是植物神经紊乱造成的失眠、焦虑,给他做了很多检查和治疗,两天间他花了好几万,不仅症状没改善,反而更加焦虑了。
慢慢的,小刚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病根在心里,这时他想起自己在网络搜网过程中,看到过成都恐艾干预中心的相关文章,对于脱恐要做到的事项,他一条也没做到。于是他预约了陈晓宇的电话咨询,一次通话后,他已经开始走出门了,也开始了跑步锻炼,虽然这时候他这个机构依然心存疑虑,但他本能觉得,这可能是他能够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了。
小刚从贵州去了四川乐山,和陈晓宇在一起的两天,他感到了真正的安全感,他想起了以前正常状态的自己。陈晓宇不仅用专业知识帮助了小刚,对他的生活也给予了深切关怀,带他去看了乐山大佛,小刚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个亲人。
离开乐山时,小刚觉得有很多话想对陈晓宇医生说,但他决定等自己彻底摆脱恐艾心理之后再对他说。
▌医生也恐艾
艾滋病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即使从事的是医疗相关工作,面对艾滋病时也会瞬间紧张起来。
让山西医院皮肤性病科马丽琴主任最头疼的患者,就是恐艾患者,尽管马丽琴主任认为这些人并不是她的病人,但他们还是会反复前来咨询。
其中的一个恐艾者就是医务工作者,他仅仅只是接触到了艾滋病患者的病历材料,当看到材料中患者的艾滋病人身份后,立即就被恐惧笼罩了。“他特别紧张的打电话给我,我告诉他病毒不会停留在病历上,但他还是不停的说,他还用了鼠标和键盘,是不是病毒到处都是了。”
虽然马丽琴主任没有见过这位恐艾医务工作者,但每次接到电话,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尽管马丽琴主任反复多次告诉他,基本上没有被感染的风险,但他还是不停的打电话。“我想他可能每次打完电话后,心里会好受一些吧,但过不几天,他又会打电话过来。”
马丽琴主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l/4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