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林友毒品社会学的民族志研究高危行为
兰林友,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年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学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汉人社会研究、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旅游人类学、生态人类学。代表作有《庙无寻处:华北满铁调查村落的再研究》。[图源:cuaes.org]
一、引言
目前毒品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据《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统计,截至年6月份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已超万,估计实际吸毒人数超过万。尽管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禁毒战争,建立缉毒警察队伍、强制隔离戒毒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等,年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有家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近25万人;年底,全国设立了个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在治吸毒人员18.7万余名,但禁毒效果并不理想。
当前毒品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除了传统毒品鸦片和海洛因之外,新型毒品层出不穷,类型日趋多样,如冰毒、麻古、摇头丸、K粉、甲卡西酮等。吸毒人数众多,阶层广泛,年轻化、女性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依毒品来源而论,中国周边就有缅甸、阿富汗、老挝等世界最大几个罂粟种植国,海洛因走私非常严重,境内的海洛因大多数原产于缅甸,部分来自金新月的阿富汗。粤、川、桂则是境内冰毒晶体和氯胺酮的主要源头,新精神活性物质非法制造走私正在从长三角地区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蔓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多发,土制海洛因等问题仍有存在,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事件也日渐增多。
美国士兵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的罂粟田中巡逻。阿富汗是全球最大的鸦片产区,赫尔曼德省约九成耕地种的不是农作物,而是罂粟。[图源:ekurd.net]
显然,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毒品与毒品问题,正是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极大挑战。应该说,国内不同学科(如犯罪学、法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对此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探究的研究主题也相当广泛,如毒品犯罪(尤其是女性毒品犯罪);吸毒原因;毒品问题、戒毒与禁毒模式、禁毒立法、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复吸机理(特别是女性复吸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吸毒问题、禁毒教育模式;新型毒品、使用行为与艾滋病的相关性以及吸毒者的社会救助、社会支持网络、监控救治。仅在年至年之间,就完成了与毒品问题相关的14篇博士学位论文和34篇硕士学位论文,可见毒品问题受到相当多青年学子的关切。其中,毒品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夏国美、韩丹的著述。此外,亦有沈海梅主编的人类学研究毒品与艾滋病问题的论文集。
《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艾滋病与边疆社会》,沈海梅主编,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图源:tl.zxhsd.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zd/4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