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

主题班会第三期

(点击观看完整班会视频)

主讲人:电气工程系辅导员张琳昕

主题: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

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辅导员。很荣幸,今天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大家进行—学年新学期网络主题班会,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是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春季传染病常见症状、春季传染病传播途径、春季传染病病种介绍以及春季传染病采取措施、新冠肺炎知识科普、良好习惯养成、积极应对新冠肺炎八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方面——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

春季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极易发生、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季节性、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那么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所以说春季传染病在学校里的第一个特点是极易发生。

第二个特点是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第三大特点是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第四季节性,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以上是春季传染病主要的几个流行特点,接下来我将为大家重点介绍春季传染病的常见症状。

春季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发热、发疹两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发热症状,发热症状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第二阶段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第二个常见症状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疹子的形态可分4种:第一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第二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第三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第四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介绍完春季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下面我再为同学们大致讲解一下春季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春季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呼吸道,第二肠道,第三日常生活接触,第四虫媒,第五血液、体液、血制品,第六土壤。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下面我为同学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

它们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水痘以及手足口病。

首先,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为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称流脑,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有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水痘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为12~21天,平均14天,临床表现第一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第二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猩红热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2~3天临床表现第一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第二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第三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第四,“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手足口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潜伏期为3~7天。临床表现有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春季传染病呢?

主要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者。

首先如何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如何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第三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学校发现病例后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机构,病人离校就诊,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经过一个潜伏期,无续发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对物体表面、食具、空气等进行消毒,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解除管理、个别病种需返校证明,符合返校条件者凭返校证明返校,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

以上是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介绍,接下来我将重点为大家介绍新冠肺炎相关知识。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来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现在全球爆发。主要是通过飞沫来传播,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发烧,咳嗽,乏力,部分患者还有流鼻涕,打喷嚏,肌痛,咽痛,另外,患者还有的话会出现腹泻,发病一周左右会有呼吸困难,气促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呼吸窘迫,以及多脏器的功能衰竭。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短片让大家详细的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新冠肺炎。

看完视频,相信大家对新冠肺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那么,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更好的预防新冠肺炎。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主要有以下几大点: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养成良好习惯后,我们如何积极的面对新冠肺炎?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而不是整天看手机玩游戏,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第二点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负面情绪的接纳很重要,越是抵抗焦虑情绪越明显,坦诚地接纳才能更好地调节。

第三,科学看待疫情防控,适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jc/469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