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媒汇江苏法制报头版报道高墙内的院
江苏法制报头版
高墙医院探访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窗明几净、环境温馨、人文活动丰富,所有到过南京戒毒所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这是我省第一家成立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因其呕心沥血拯救病体远离毒魔纠缠,孜孜不倦挽救堕落灵魂涅槃重生而被人们称之为“医院”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强制戒毒所,年初被公安部评定为全国标兵戒毒所。
建立特殊“医院”破解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
近年来,全国毒品问题进入加速蔓延期,南京市吸毒人数持续增长,每年因毒品引发的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公安机关因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难以收治患有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癌症等各类严重疾病的病残吸毒人员,致使此类人员肆无忌惮地流散社会、恃病作案,有的公然聚众吸毒,造成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扩散,有的不惜自伤自残以达到逃避打击的目的。
年2月4日,南京警医院,建成医疗中心,“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中心”挂牌成立,我省首个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区正式运行。面对各类传染疾病,全所58名在编民警,49名辅助人员,“白+黑”“5+2”的连轴奋战,一次次直面被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零距离接触涉艾人员的脓血,对他们进行手术治疗,缓解他们的病痛;一夜夜定屏监控,24小时跟踪监测危重心脑血管疾病人员的生理状况,从死亡线上救回一个又一个生命;一天天重复问诊施治、调整用药确保每一剂药都对症有效。截至今年9月底,南京戒毒所共收戒吸毒人员名,收戒率由原先的不足50%上升至92%以上,其中HIV阳性、吞食较长异物、拍针、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等病残吸毒人员占比达42%。所内急救10余名突发脑出血、突发腔梗伴低钾血症、消化道异物穿孔、心脏病突发晕厥等重病人员,及时所外就医20余人次,实施脓肿切开引流等门诊手术35例、日常在所清创换药人次、输液治疗人次,心电监护35人次、吸氧37人次,实现所院远程图像、视频会诊人次。
南京警方成立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中心”彻底攻克了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这一顽疾,挖掉了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毒瘤,全市盗窃电动车警情同比下降20.6%,扒窃警情同比下降高达43.9%,为打造“平安南京”作出应有的贡献。
用心感化一个个僵硬冰冷的心灵
在收治人员强制戒毒期间,南京戒毒所不仅医治戒毒人员身体疾病,更从心理上进行感化教育。记者走进戒毒所心理咨询室,看见有着三级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的民警带着戒毒人员绘画、听音乐,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帮助戒毒人员稳定情绪化解心结。
在活动大厅里,民警正在组织戒毒人员自编自演各类文艺节目,从古典舞蹈《惊鸿舞》、傣族舞蹈《孔雀舞》到古筝独奏、流行说唱、小品相声一应俱全。多功能活动室,民警们正在组织戒毒人员开展禁毒知识竞赛,有的民警以脱口秀的形式向戒毒人员进行法治宣传,图书室朗朗的《论语》《弟子规》等国学名著的读书声,熏陶着戒毒人员的心灵。操场上,民警在带着戒毒人员制作手工、布置戒室,一朵朵纸花、一条条彩带、一份份十字绣,美化了戒区也明亮了戒毒人员的心。
“为了打造这样的人文监所,民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都成了‘杂家’了。”南京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支队长葛晓东介绍说。目前,戒毒所的民警还创办了《春风》报刊,有的还下载舞蹈教学视频、学习手工技能、参考各类节目活动,难得的休息闲暇时间,他们的心里装的也是自己管理的戒室和戒室里的人。
发动社会力量彻底铲除吸毒土壤
“请进来、走出去”,是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给自己制定的一项社会化工作。他们积极邀请各大院校、社会团体到所参观禁毒展厅,以“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日为契机,深入院校、社区、医院进行禁毒、防艾、法治等主题的宣传,通过骑行、宣讲、分发图册、现场答疑等活动形式,让社会各界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危害,保护自我、保护家庭、远离毒品。
目前,戒断毒瘾依然是一个国际难题,复吸率居高不下也是吸毒人员人数增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原因。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了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在戒毒人员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配合南京大学等多家课题研究组,对部分戒毒人员开展经颅磁刺激,并持续进行跟踪观察治疗,以加强受矫治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他们对毒品的渴求,逐步解决成瘾——戒断——复吸的死循环,为禁毒医疗作出贡献。
记者曹波
通讯员宁公宣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