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元时期妆具发展,看5000年艺术传承
以长江流域为界限,宋元时期妆具形成了南多北少的地域特征。宋元时期妆具,其造型驳杂,以实用功能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四大类,其造型形成了实用性凸显、“适应”与仿生性、典范性的特征,与此同时,另考证了部分妆具的具体功用与使用方式;其纹饰题材显露出世俗与宗教气息,布局形成疏朗与饱满式特征;其成型与装饰工艺多样。
宋元时期妆具兼存着时代性和地区性两个特征,其时代性特征的生发,一方面源于其对前代妆具的承续,以及宋、元妆具之间的同调性,另一方面则是由时代更迭发展而促使的妆具造型的历时性发展演变,时代梳妆方式与妆具摆放空间位置的变化,以及其与其它手工业门类的交流合力推动而成。
北方地区妆具中游牧文化、唐宋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融合,南、北方地区对于妆具造型选择、技艺表现与审美、纹饰图案题材与布局安排的差异,共同使得妆具地区性特征生成。
一、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描述
伴随着宋元社会的形态更迭转变及发展,漆木金银妆具也具有时代变化的烙印。宋元时期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的形成,与经济发展为妆具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其时漆与金银原材料的丰足,技艺的持续发展成熟,又为妆具发展提供着材料与制作保障。
多个政权对峙并立,其文化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击碰撞、交流融汇,也就使文化多样性面貌生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营造了多元发展环境,使得此间妆具具备多样时代面貌与丰富文化内容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辽宋西夏金元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为妆具发展提供着坚实物质基础。
宋元漆材料之发展,亦是呈明朗之趋势。宋代产漆与漆器制作中心分布于杭州、温州、睦州与湖州等两浙路。
宋元时期金银、漆材料的增长与发展,意味着原材料的充足。原材料的充足,自然使妆具发展具有制作材料的保障。并且,宋元时期金银材料、漆材料与漆制作中心集中于南方地区,也带动了南方地区漆木金银妆具的发展,在其时的妆具中也不乏实物佐证。
由出有妆具的墓葬、窖藏地域分布情况、妆具实物的总体出土数量、妆具的组合以及类别构成的考察,宋元的漆木金银妆具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为主,南方地区妆具的数量、类别也要优胜于北方地区。
另由宋入元这一时间段内,妆具类别也呈现出不断齐全与多样的发展趋势。
宋元时期妆具的造型与设计方法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其次,宋元时期妆具得以生存与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当时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各政权的农商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宋元时期金银、漆原材料的充足,雕漆、素髹与捶揲等技艺的成熟所使然。再者,宋元时期妆具的流行地域以南方地区为主。
宋代和元代妆具作为墓葬随葬品,其类别与数量的多与寡安排,包括遵循墓主身份尊卑等级设置与僭越墓主身份尊卑等级设置两种情况。辽代妆具的使用需要遵循使用者身份等级尊卑。除此,在两宋妆具的使用中,同一等级男性与女性之间,并不作性别等级的划分。
二、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设计整体面貌结合目前考古出土的妆奁实物资料可知,妆奁主要用于收纳面部化妆品、发饰、铜镜、镜架、梳篦、刷、镊子等梳妆用品与梳妆用具。专门用于盛放铜镜之镜盒,较早应见于唐代,在郑州二里岗唐墓中出土的方形银饰片,应是镜盒装饰物。
宋元时期作妆具用途的盒类器,主要用于盛放修饰面容的脂粉或者各类小件饰品。宋元时期有专门用于盛装作美容美发之用的面油与头油罐,其基本以银质为主,通常配有器盖,或配以小勺。
宋元时期尚有一类圆形盘亦是作妆具之用,香囊,多设有镂空、细孔或缝隙以散发香料之香味。宋元时期的梳妆用镜,基本以铜质为主,时至宋元时期,尤其是宋代,镜架造型多样,在传世绘画作品,墓葬壁画、石刻、砖雕与墓葬随葬品中皆可见镜架身影。
宋元梳妆用碟的造型样式包括菱花形与圆形两种,而菱花形妆盘流行时间跨度较长,由南宋至元末均可见,且总体造型样式并未产生较大差异,只是存在尺寸大小之别。
在宋元妆奁中,除了盛装有脂粉与饰品盒,铜镜抑或梳篦等梳妆器具以外,尚有一类带刃器置放于其内。宋元时期作妆具之用的小勺,出土数量不多,多为银质,根据其勺柄形制,分为直柄勺和弧柄勺两型。宋元时期可用作梳理头发所用的梳子,主要有半月型与虹桥型。
宋元时期篦的造型,均是两端为齿,中间作背样式。宋元时期部分刷子可用于梳妆,在巴林左旗滴水壶墓室北壁壁画所绘的梳妆盘内,盛放着一把刷子。在宋元墓葬或窖藏中可见剪刀与作妆具所用的器具同出,可见剪刀亦可作妆具之用。剪刀作为裁剪工具,其在梳妆中承担着两种角色。
宋元漆木金银妆具实用功能与实用结构增强的体现,主要在于部分妆具体积与容量的逐渐增大,此又以宋元的妆奁表现得最为突出,其次是部分妆具不同功用的结构组成与组合性结构的完善,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有宋元时期的镜架与水盂。
妆具显露的造型之美,对穿孔的形式,明显是为了让使用者在梳妆过程中更为便捷而作出的改变。带孔镜盒“圆孔”造型体现的“适应”之美,主要在于对人的使用习惯或者说方式所作出的“适应”。
妆具造型的仿生之美。宋元时期大量的漆木金银妆具采用了植物形象仿生造型,在此类造型当中可细分出局部具象与整体抽象两种形式,又以后者居多。
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的纹饰题材多样丰富,囊括着各类植物纹、动物纹与人物纹等纹饰,宋元时期的龙纹均出现在金银妆具中,且均为适应于器具形制的浅浮雕式团龙造型。宋元时期的龙纹均出现在金银妆具中,且均为适应于器具形制的浅浮雕式团龙造型。
宋元漆木金银妆具中的人物纹,根据其表现的人物又可分出三种。其一以仕女作为主要装饰表现对象,其早在宋代以前便出现,只是多运用在绘画、石刻及壁画作品当中,而在梳妆器具中饰仕女形象于宋代以前实属罕见,其可谓宋代妆具装饰纹饰之新面貌。
宋、元两代是植物纹的兴盛期。宋元时期妆具的纹饰亦是呈现出此种潮流倾向。其以花卉纹最为时兴。宋元漆木金银妆具中的附属纹饰所见种类不多,分别有叶瓣纹、卷草纹、联珠纹、小花纹、半花纹与编织纹。
纹饰图案布局,即器具上纹饰图案的位置构图方式,或者纹饰的主次与疏密关系。宋元漆木金银妆具纹饰图案的布局,存在疏朗式以及饱满式两种特征,此两种特征在其时盒类与奁类妆具表现的非常明显,疏朗式的纹饰图案布局强调在盒类与奁类妆具的盖、器腹位置作适当的装饰,整体呈现出简洁的视觉效果,甚至是突出布局的大量留白。
三、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发展与文化
造物发展存在延续性现象,部分宋元漆木金银妆具对前代妆具进行着传承接合。一方面表现在宋元妆具对于唐五代妆具的延续,另一方面则是元代妆具对宋代妆具本体相沿。
宋元时期妆具形成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其造型又显露着明显的时代性发展演变趋势。并且在梳妆方式、妆具摆放位置以及手工业门类互动的时代因素影响之下,妆具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与革新面貌。
元时期妆奁奁盖与奁身基本为子母口相扣合方式,妆奁造型以花瓣形居多。造型所呈现与变化趋势为:奁体从单层结构逐渐转变为多层结构,奁身高度则由矮渐高;单层妆奁由奁底带圈足,逐渐变化为奁底无圈足;多层妆奁则是由奁底无圈足,逐渐发展至奁底带圈足,且奁盖造型由微隆至平顶再发展至微隆,奁身中下部造型由折腹内收发展为直腹再演变为折腹内收。
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在时人梳妆方式、妆具摆放空间位置以及其它手工业门类的影响之下,其器表形式发生着相应变化且形成了特定的时代面貌。总体而言,宋元梳妆者采用的梳妆方式与妆具摆放空间位置,对于其时妆具设计的变化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种影响又在当时的镜架造型设计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不同材质的宋元时期妆具中,存在着普遍可见的通用造型、纹饰乃至于工艺制作表现固定模式。此种固定模式属于“异工互效”现象,异工互效现象是指相近手工艺门类间在器形、结构、纹样设计与选材、工艺技术等方面彼此影响。
宋元时期妆具对于唐五代妆具的延续,元代妆具与宋代妆具的同调性,共同使得宋元妆具显露出相承的时代特征。伴随着朝代更迭,宋元妆具的造型也展现出清晰的发展演变趋势。同时宋元时期妆具的发展与其时梳妆方式、妆具摆放空间位置的变化,以及其它手工业门类的影响存在密切关联。
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地区的妆具由于受到游牧文化、唐文化、宋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影响,其妆具呈现出多种文化共存的面貌特征。并且,南、北方地区的妆具在造型、技艺以及纹饰图案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别。在妆具造型上,配链条以及底带圈足的造型,是北方地区妆具的突出特征。
宋元时期漆木金银妆具因用途的多样化、使用环境的转移,而产生了多重文化空间。具体表现为妆具除了具备器具的使用价值外,还兼具有传情表意的功用,其除了用于日常梳妆之生活场景,尚可在民俗时节、婚俗以及丧葬场合使用。
部分宋元时期妆具显示出性别差异现象。由于宋元时期男、女性梳妆流程以及其对器具设计审美的区别,妆具的种类与造型选择也存在相应的变化。
总结妆具纹饰图案又因取材、表现及所蕴含寓意的差别,透露出世俗与宗教气息共存的主要特点,此特点表现又以龙纹、人物纹以及花卉纹表现得最为突出。大部分盒类与奁类妆具纹饰图案的经营布局,具备着疏朗与饱满式特点。
从宋元妆具对唐五代妆具接续的表现,宋元妆具造型与技艺的同调性,宋元妆具造型的时代性演变轨迹,宋元妆具在梳妆方式变化与手工业门类互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表现这四个方面,揭示宋元妆具相承与发展的时代性特征。
并且,宋元时期妆具剖去实用功用以外,尚且有传情表意的功用,又可用于民俗时节、婚俗与丧葬场合,因此具有多重文化空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5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