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世界艾滋病日
十二月悄然而至,大家知道十二月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吗?没错,就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艾滋病刚出现时,人们对艾滋病存在许多疑问和误解,为了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与了解,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说到艾滋病,你的内心是否充满了厌恶与恐惧呢,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今天小团儿就带大家重新认识艾滋病,看看它是否真如你眼中那般可怕。
1.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红丝带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年它第一次出现在纽约。它代表了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善良的艾滋病人们不应该被我们抛弃。2.相关活动:
你知道吗?在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年12月1日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政党领袖、精神领袖、医生、摇滚乐歌星、足球运动员和普通男女,纷纷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都用行动来支持这项伟大的事业。在“全球共讨,征服有期”的主题下,他们联合起来呼吁世界各国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让人人都了解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并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以争取最后终止艾滋病流行。那是一次伟大长征的开始。凡是和艾滋病沾边就应该被扼杀的这种看法正逐渐在人们的心中瓦解。
在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上午来到设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榴园分中心的北京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第七门诊部,看望艾滋病患者,参加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培训交流活动。习近平强调,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我们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用爱心去照亮他们的生活。
年即将到来的艾滋病日为第33届世界艾滋病日。小团儿认为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终结艾滋的伟大目标。
3.流行态势:
近年来,全球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及死亡人数逐步下降。尽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量总体增加,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每年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静脉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感染者发现率提高、艾滋病病死率降低。所以小团儿坚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患者症状:
为什么艾滋病在人们心中如此可怕呢?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处于感染期。一旦发展为艾滋病进入发病期,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普遍认为艾滋病是不可治愈的,因而才让人谈“艾”色变。
5.传播途径与条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大家可以放心和艾滋病患者相处。
6.危害:
那艾滋病还有什么危害呢?
1、严重影响自身健康。虽然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出现,使疾病得到控制,但艾滋病是终身感染,必须终身吃药,才能控制病毒;
2、可以传染其它人,尤其是由性接触的性伴侣,所以还会威胁伴侣的安全;
3、如果患艾滋病,可能会受到全社会的歧视、排挤,给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本身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4、艾滋病是重大社会公共问题,全世界都把艾滋病作为很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主要损害青年劳动力,因为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是18岁到48岁青壮年,这些人是社会生产力的栋梁,其生病或死亡会给社会带来很大损失。
7.艾滋病相关部门与组织:
我国既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艾防中心),也有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等多种民间团体组织。应对艾滋病,我们在行动!
8.关爱艾滋病人,不要持有偏见
我们不应歧视艾滋病人,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多样,并非艾滋病患者都是私生活混乱之人。有人本是医生,却因职业暴露而染上艾滋病,有人还是个婴儿,可一出生就因母婴传播患有艾滋。没有人希望自己患有艾滋,我们也不希望有人因患有艾滋而遭到歧视,所以让我们消除歧视,平等地对待艾滋病人。
9.如何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的预防:
1.切断感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其中预防主要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切断血液传播途径,我们要避免针具交换、避免输不正规的血等;切断母婴传播途径,尽早发现医院做母婴阻断;切断性传播途径,避免不洁性行为,最好在发生性行为时有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体液交换。
总而言之,大家对艾滋病既不应该过度恐慌,也不可放松警惕。在生活中应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保护好自己。同时,也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对艾滋病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希望大家能与小团儿携手,预防艾滋,关爱艾滋患者,为终结艾滋的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东北大学团委(ID:dbdxtw),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精选
·“激扬青春以辩会友”年东北大学新生辩论赛决赛预告
出品
共青团东北大学委员会
编辑
杨子琦
责任编辑
李浩
总编辑
陈怡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4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