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无限战争与中国故事
抗艾之路,任重道远
截止年,全球约有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我国抗“艾”之路已走过33年,但艾滋病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近几年中国艾滋病患病率虽已经平稳增长,但整体中枢依然呈现上行趋势;
希望这篇文章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从历史的角度解读艾滋病与人类的关系。以下:
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与其的战争从未停止。
在人类对抗病毒的历史上,完全克服的当属天花病毒,上个世纪天花病毒导致3亿人死亡,比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死亡人数还多。天花流行时,很多国家首脑,包括中国的顺治皇帝都因天花死亡。
经过人类在天花疫情暴发后的持续研究,最终于19世纪发明了预防天花病毒的牛痘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最终于年宣布,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人类攻克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式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流行病学研究,最终只有研制出能够根治病毒性传染病的药物,或者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疫苗,才算是攻克了某种病毒。
人类还没来得及庆祝,一个更大的敌人又到来眼前,仿佛是上帝对于愚蠢人类的告诫:Behumble。
▲HIVparticle.source:Avert
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位男同性恋者离奇的病例。这些病人的症状通常比较类似,持续高烧,体重明显减轻,并且患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口腔念珠菌感染。
第二年,美国疾控中心决定将这种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也就是坊间所称的:艾滋病。
一、艾滋危机年10月6日,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两位法国科学家西诺西(FrancoiseBarre-Sinoussi)和蒙塔尼(LucMontagnier)“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基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艾滋病原在艾滋病爆发两年内就发现了,这在传染病史上是罕见的,虽然科学界对于奖项归属上略有争议,但是毫无疑问,这个重大发现值得诺奖的加持。
年5月20日,《Science》刊登了分别来自Gallo和Montagnier实验室的两篇文章,Gallo实验室的罗伯特·盖洛(RobertGallo)是首先提出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病原的科学家,这为艾滋病病原的早期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实验室的蒙塔尼(LucMontagnier)却首先分离出了逆转录病毒,并称之为称为LAV(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virus)。
截至年年底,世上有三个实验室都已经分离出了病毒,而且也都为他们分离得到的病毒取了名字。Montagnier的实验室把分离得到的病毒称为LAV;Gallo实验室把分离得到的病毒叫做HTLV-III;Levy的实验室分离出的病毒名称为ARV。年,为了不偏袒这三个实验室的任何一方,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决定为这个病毒取一个相对中性的名字,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专利影响的不仅仅是学术名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发现艾滋病病原优先权以及诊断技术的专利权的争论在大西洋两岸不断升级,并演变成一场国际官司。此事直到年在美国总统里根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协调下,两国科学家才达成一致协议:蒙塔尼和盖洛为HIV的共同发现者(co-discoveries);由病毒开发的诊断试剂的专利由双方共享。
罗伯特·盖洛(RobertGallo)
年,HIV发现20周年,争论已经平息,二人分别在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表态性文章,认为法国科学家首先分离出HIV,而美国科学家则为此项发现提供了科学基础(IL-2及T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并证明了HIV就是艾滋病病原。
这也就为后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争议埋下了伏笔,根据诺奖的评定原则,奖金只颁发给“某一项发现(adiscovery)”而“从来就不考虑获奖人的一生的研究成绩(lifetimeachievement),诺贝尔医学奖评委在当年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是:“在决定获奖人时考虑的是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而“在确定是谁做出了值得获奖的发现时,我想我们是专家,而不是律师”。
HIV的发现为检查艾滋病人,筛除HIV污染的血制品,以及艾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为防止艾滋病的大规模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治疗方法至今仍未有大突破,艾滋病只能药物控制成慢性病,无法治愈,不可逆且隐秘的传染路径使其成为了全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艾滋病发展成全球性疫情,到年,全世界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万,成为“20世纪超级瘟疫”。
正常交朋友,一人艾滋染上十六人
在某大学新生第一课上,这个标题炸亮了整个开学季。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林去酒吧染艾后浑然不知。从大一到大三,她分别交往了四位男朋友,因为种种原因,都分手了。
这四位男朋友在此期间又分别交往了三位女朋友,这三位女朋友在此期间又分别交往了四位男朋友……两年半后,小林大三上学期发病确诊,疾控部门顺藤摸瓜,共查出16名感染者。
小林崩溃了,一切就像一场梦,她和疾控工作人员说:
“我真不知道我是感染者,我们相恋、分手,但都属于正常交友,我们都无心伤害谁。最让我接受不了的,还不是染上艾滋病的痛苦,而是无心伤害了16个人以及16个家庭所承受的内心折磨。”
随着高校交友、婚恋观念的放开和未婚同居行为的增多,小林的故事绝不是个例。
高校群体只要有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的“种子”,就不能避免艾滋病群体爆发的可能性。这种传播模式被专家成为“葡萄串”现象,总体是一大串,分枝上又各自有一串,一串套一串。
在小林休学休养期间,志愿者找到她。当她听说有公益组织在全国学校做青少年防艾与性健康教育时,感触很深:"我可以用受苦的灵魂帮更多的青少年竖起一道“警示牌”,告诉他们“这里有坑。”
孩子,我要怎么说出口?
小林加入防艾志愿者大家庭后,在做志愿者期间,接触到了小叶。
小叶因为父母保护周密,并不知道自己是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十六岁的小叶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妈妈把她看得死死的。去学校要自带座垫,在家里要碗筷分开,从来不许她去同学家玩。
她觉得妈妈有洁癖,太不近人情,曾经不止一次在网上用文字发泄对妈妈的愤怒。因为有心理咨询需求,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接触到志愿者姐姐小林。
原来,小叶的艾滋病病毒是爸爸妈妈传染的,但是具体是如何传染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小叶出生的时候还是一个健康孩子,可是某年去做检测的时候却发现她HIV呈阳性。小叶妈妈苦苦回忆,可能是孩子刷牙时用了她爸爸的牙刷,而此正巧她爸爸口腔有破损,她的口腔也有破损。
妈妈选择了隐瞒,她不想让小小的孩子承受生命打击。蒙在鼓里的女儿不领情,一次次地尝试跳出她的保护防线。
妈妈最大的苦恼是看着小叶一天天长成大姑娘,大方可爱的小叶终归要恋爱、组建家庭、结婚生子。现在小叶身边男同学多了,她真怕小叶哪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异性发生关系,后果将不堪设想。
妈妈一想到女儿便泪水涌上眼眶。这颗原子弹,一直在她的心里揣着,抱不起,又放不下。
经过心理咨询室半年多的交往和沟通,小叶和小林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后来,小林又把小叶的妈妈带到了青少年防艾与性教育课堂,让她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帮助她解开心结,补上这迟到的一课。
后来,志愿者告诉了小叶真相。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现在她已经走出最困难的心理期,和小林姐姐一样,也逐渐开始参与一些志愿工作。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时至今日,艾滋病毒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根据AVERT(专门介绍HIV转移传播的网站)数据,年,全球估计有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包括万儿童),全球成人艾滋病毒感染率为0.8%。
通过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可视化来看,全球艾滋病患者的分布会更清晰。
为提升全球对艾滋病防治的意识,世界卫生组织(WHO)自年起,将每年12月1日订定为世界爱滋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代表在《国际艾滋病大会》提出年实现“三个90%”的目标,即90%艾滋病毒感染者自身知情,90%确诊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90%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然而,到年,距离目标依然有一定的距离...
全球范围内,新增HIV感染者数量和艾滋病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该趋势主要受益于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全球快速推广、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方位铺开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熟应用。经过多年的援助,在受疫情最严重的非洲东南部新增患者的增速已经下降了30%,然而,全球有大约50个国家新增艾滋病毒感染率正在上升,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疫情依然任重道远...
从感染艾滋病毒到诊断为艾滋病的时间是10至15年,有时会更长一些。在病症显现前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在全球化日趋紧密的当下,这也就是疫情防治的难点,在有可及性高的治愈手段出现之前,它将持续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大敌当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二、中国经验作为一种不可治愈且传播路径隐秘指数级扩散的传染病,只要是融入世界,则必然不可避免地被传染,在艾滋病被科学业界发现不久,也经由患者传入中国。
1、艾滋病传入期与“关国门堵艾滋”期(-)
实际上,早在年国内第一例艾滋病出现之前,卫生部就注意到了国外的艾滋病问题。年,卫生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限制进口血液制品,防止AIDS病传入我国的联合通知》。年起政府就决定限制进口血液制品,以防止艾滋病传入中国。
年,我国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是一位来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
-年间,每年报告的艾滋病病例不超过10例,感染者主要是外国人、在国外感染艾滋后回国的中国人及因使用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进口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的血液病患者,这些感染者散布在沿海和开放城市。为此紧急出台若干部门规章和个别法律进行限制,其中主要有:《关于禁止VIII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进口的通知》、《关于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病”检查的通知》、《关于加强艾滋病疫情管理的通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
在艾滋病传入期,关国门堵艾滋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特点,这充分体现在年《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中。该《规定》第一条明确制定此规定的目的为预防艾滋病从国外传入我国以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本《规定》第五条,来华定居或居留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在申请中国签证时,医院或经过所在国公医院的艾滋病毒检测报告。
2、播散期与艾滋围追堵截期(-)
年11月,发现了第一例在本土感染艾滋病的病例,此患者是一名男同性恋者。年也是中国艾滋病疫情史上重要的一年,感染艾滋的中国籍患者数量首度超过在中国境内外国籍的艾滋病感染者。
年,国内艾滋感染报告病例数字突然迅猛增长,由-年间每年不足10例暴增到年的例。仅年10月,在我国云南地区有位静脉吸毒人员被检测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毒随着贩毒路线与吸毒者的生活轨迹迅速传播开来。艾滋病感染的途径主要为共享针具静脉吸毒,其次是性传播。
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并规定对艾滋病人予以隔离治疗。在这段时期艾滋相关立法的特点还在于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围追堵截”,卖淫嫖娼人群、吸毒人群与男男同性恋人群为艾滋高危人群。
年,中国卫生部长在巴黎全球艾滋病防治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上签字,承诺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迎战艾滋病。
3、快速增长期和“隔离与疏导并存”尝试期(-)
年,艾滋病疫情出现惊人增长,年度报告病例剧增为例,是年度例的近三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年前后,在以河南为代表的一些省份,非法和不规范采供血行为造成了艾滋病毒的大规模传播。仅年,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发现感染艾滋病毒的有偿献血者,占全年全部报告数的44.5%。
关国门以及围追堵截举措并没有堵住这个新途径。被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通过献血进入血库导致艾滋病疫情大转折,病毒从高危人群进入一般人群。
年,全年艾滋病报告病例为例;
-年,年度报告病例为多例;
-年,年度数字为例左右;
-年,年度数字分别为例与例;
年,艾滋病报告病例爆发式增长到例;
年,则翻倍增长为例。
“血祸”造成的艾滋蔓延使得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禁止有偿献血,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血制品行业进行规范,但是问题依然没有办法杜绝,血制品行业风波不断,也许资本市场印象最深的就是华兰生物(.SZ)年的贵州事件...
年,我国推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指:
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检测;
为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指艾滋关怀、消除艾滋歧视。免费治疗政策大大地提高了国内艾滋病患者的就诊率,让风险暴露在阳光下,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艾滋病的防控。
4、稳定增长期与“艾滋科学防治”期(-至今)
年开始,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基本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从年开始,性传播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艾滋病的病发数依然在增长,年度新发艾滋病报告病例首次突破10万人,达到10.4万例。其中80%以上通过性行为感染;吸毒人群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年的7.5%下降到今年平均3.3%;男男同性恋呈上升趋势,从年的1.4%上升到年的7.7%;中、老年人、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疫情明显上升。我国艾滋病疫情在地域上呈现西南重点省份感染比较多,云南、广西、四川三个省的感染者占全国的45%。
年,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将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强调了各级政府的责任。这一阶段的防治政策,就是按照法规要求,以防治效果衡量防治工作,将国内外研究或实践中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广和落实,防治形式趋于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社会意识形态;总体上看,政策体现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修改〈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取消了对外籍HIV感染者/病人的入境限制。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由于性传播艾滋病方式隐蔽,要充分认识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扩大防治工作覆盖面。
通过勾股数据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月度披露统计数据来看,前文几个重大政策的推出,对于统计数据的影响非常显著,扣除1、2月份春节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已经平稳增长,但整体中枢依然呈现上行趋势。
数据来源:勾股数据
对于传染病,一般都说是防治,说白了,就是防在前,治在后,如果防得不好,那根本治不完...可以看到政府在艾滋病防控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是依然无法抑制传染人数的上升。随着艾滋病治疗手段的发展,对外国人的政策也从最开始的闭关转成开放,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从政策的导向来看,对于艾滋病治疗在日渐完善,但是预防呢?
三、希望之光自年HIV病毒的发现,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上各种抗艾单药(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逐渐开发和推出,但随着HIV耐药性突变、药物副作用明显等缺陷的显现,该部分药物渐渐有点力不从心。
在初期,艾滋病的治疗依然步路蹒跚,转折点出现在年。
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团队,率先揭开了这些药物失效的原因:HIV病毒在人体内繁殖扩张领地时总是改头换面,结构和功能不断发生变化,而所有药物都是针对其变异前的特性,对新病毒无法产生作用。
基于这种理解,其团队着手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提出鸡尾酒疗法(drugcocktails),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指通过把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每一种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或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避免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程进展。鸡尾酒疗法使得患者潜伏期大幅度拉长,患者若坚持服药,甚至可以与正常人无异,使得艾滋病演变为一种终生服药的慢性病。
近70%-80%的患者体内HIV病毒随着鸡尾酒疗法治疗而下降,而且由于混合用药,HIV变异而对复合制剂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患者能较长时间用药维持病程。从艾滋病病情的数据变化上可以明显看出,-年鸡尾酒疗法形成和提出之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断崖式下降,已成为当今全球主要疗法。根据年《国家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目前我国主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均为鸡尾酒疗法联合用药。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鸡尾酒疗法复合制剂的提出,NRTIs和NNRTIs仍是各个组合中的重要组分。行业巨头是美国吉利德(GILD.O)和英国葛兰素史克(GSK.N),其中吉利德在抗HIV复合制剂中的积累最深,-连续推出了3个新的抗HIV复合制剂Genvoya、Descovy和Odefsey。其中Genvoya年销售额达36.74亿美元,超越了同司的旧王者Truvada,成为全球抗艾药之首。Truvada销售额为31.34亿美元居第二,GSK/辉瑞的Triumeq销售额为24.61亿英镑居第三。
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华人何大一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这是该周刊自年后的30年里,首次给予医学科学家的殊荣。何大一也成了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位获得年度风云人物的华人,当年《时代》周刊给予其的评价是:
“有人制造新闻,有人创造历史,而当后世撰写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会把人类在对抗艾滋病之战中扭转乾坤的人,视作真正的英雄”。
学而优则商,这是学术界常见的套路,然而,何大一却卷入了“宇昌案”的风波,身心疲惫,事件比较敏感,就不展开了...“宇昌案”中的宇昌生技公司更名后的中裕新药(.TWO),年3月,FDA批准Trogarzo(ibalizumab-uiyk,TMB-)上市,是HIV治疗领域的第一被批准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蛋白药物,也是第一个HIV长效新药,某种意义上也让艾滋病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1、长效化抗艾药
艾滋病治疗需要患者终身服药,患者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尤为重要。CraigI.Coleman在研究患者药物依从性时发现,能严格遵从医嘱用药的大概只有57.1%-76.3%的患者,且用药频率越高、依从性越差。目前抗艾药的使用基本上都是需要每天服药,总的来看频率还是比较高。部分企业从长效型制剂上寻求突破口,显着降低用药频率,大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长效化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研发中比较明确的方向。
全球第一个艾滋病长效型新药是台湾中裕新药(.TWO)的Trogarzo(TMB-),患者可每2周静脉内注射一次。Trogarzo是一种静脉滴注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单克隆抗体,与CD4+T细胞受体的第二个胞外区域结合,阻止HIV病毒的入侵。该药年3月已获FDA新药上市批准,CMDO的合作商就是港股大热的:药明生物(.HK)。
2、艾滋病预防疫苗
既然是传染病,研究人员当然会把视线投向艾滋病预防疫苗,力图从源头上减少感染,使得HIV病毒能像天花病毒一样逐渐消亡。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有大量企业布局HIV疫苗领域,但是大多都以失败告终。目前,全球在研HIV预防性疫苗普遍处于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其中强生在年7月公布的appROACH1/2a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对HIV疫苗的耐受性良好,这一结果再次点燃了市场对于HIV预防性疫苗的希望,但后续仍需更多临床试验来验证。
3、基因治疗免疫治疗
年TimothyRayBrown在德国接受了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后其体内HIV病毒被消灭且停药后并未复发,主要原因是捐赠者的骨髓细胞具有CCR5基因突变(驱动因子CCR5基因突变后,能阻断HIV病毒进入细胞的路径)。布朗是第一位公认的已知被治愈的HIV感染者(sterilizingcure),而之后他也有了另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柏林病人。
TimothyBrown
但很明显,Brown的治疗方案很难在其他感染者身上重复。一方面由于白血病和骨髓移植过程死亡率非常高,另一方面寻找拥有delta-32纯合子突变的骨髓捐献者也是极其困难的。但这个奇迹也指明了新的研发方向,目前较热门的是基因编辑,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HIV病毒的基因进行编辑,使其失去复制感染能力。美国天普大学胡文辉团队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把CRISPR/Cas9转入HIV感染小鼠体内,引导其在HIV病毒转录区和结构区多个位点进行多靶点基因编辑,2~4周后发现小鼠体内的HIV病毒基因组被有效切除。
免疫治疗也具备治愈艾滋病的可能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抗体疗法和过继细胞疗法。
1)抗体疗法:之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给HIV感染者注射广谱中和抗体等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大量抗体,延迟HIV的复发时间。年4月26日香港大学公布,医学院研究所研制出新型抗体BilA-SG进行动物实验后,发现其能保护细胞不感染HIV并清除已被感染的细胞。
2)过继细胞疗法:从HIV-1感染患者体内分离出CD4+T细胞或CD8+TCM细胞等,对其进行基因修饰,然后在体外培养挑选出具有HIV-1抗性的细胞,进行体外扩增之后回输到患者体内。VanLunzen团队对10例HAART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晚期病人回输经过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修饰的CD4+T细胞,虽然HIV病毒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体内CD4+T细胞数目有明显的增加。
艾滋病的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未来潜力巨大。目前这两种疗法治疗艾滋病还处于早期基础研究阶段,暂未有相关药物和可用疗法的出现。但从理论上看,二者均具有攻克艾滋病的可行性的,随着科研的持续深入,很有可能成艾滋病治愈的有效手段。
从年何大一提出鸡尾酒疗法,艾滋病已经从一个绝症逐步控成慢性病。从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长效药物的面世将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体验,疫苗研发依然在摸索,基因疗法或免疫疗法甚至还让人类看到治愈的希望,虽说对艾滋病的战争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此时此刻依然是不治之症。
预防!预防!预防!
预防永远是艾滋病防治的头等大事,以下是世卫组织对于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建议:
为什么公益组织要做防艾教育?
艾滋病的传播有三个感染源,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前两大感染源政府已经得到控制,但通过性途径进行传播过于隐蔽,行政力量无法干预。
艾滋通过性途径传播感染率已经高达94.2%,某些高校甚至高达97%。
艾滋防护的路上,公益组织一直在探索。
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孩子总要长大、进入青春期,然后交友结婚生子。而一名青年感染艾滋后,其一生的治疗费用花费以百万计,且几乎不能再结婚生子,生命力非常微弱。
怎么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远离艾滋?唯有广泛的社会动员,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而高校学生是最急的救急人群。
以下是多个患艾滋病患者的情况:
21岁男大学生
我今年21岁,是名在校大学生。去年2月,在长沙市疾控中心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在那一瞬间,我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检测结果出来了,可以确诊你感染了HIV病毒。”疾控中心的医生好像在用一种我不懂的语言和我交流,我懵了。
毕竟,我才21岁,私生活也还好,只是觉得都是同学,很少带套。所以,“这种事儿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滥台词还是在我的头脑中停留了几天。
冷静下来,我才想到一定是在一次暑假约泡时感染上HIV病毒的。我怀疑她肯定已经知道自己感染了病毒。然而,我一点警惕都没有,她说可以不戴套时,我竟然还很感动。
注:“只是觉得都是同学,很少带套”,这样的情况,却也能说出“私生活也还好”的话,说明了现代淫欲心之重,邪淫的情况严重,奉劝大家婚前不要发生性关系。如果确定要结婚,那么等到结婚之后再来也不迟吧。如果不想结婚,那都更不用说发生什么性关系了。
老太太
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IV。有个50多岁的老太太,肺癌晚期,常规做了输血前检查,发现HIV阳性。医生跟老头谈话,老头说自己在外边乱搞染上的,让医院不要告诉老太太。没几天老太太就去世了,也许这样走少些痛苦吧。
急诊妇女
有认识的医生在急诊抢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极度恶心的隐瞒病史的妇女和她的孩子。医生护士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医生手上有伤口。一年的阻断治疗几乎毁了这7个人的一生。
活活闷死
我哥12年底被感染,13年秋天发病,14年1月就过世了。潜伏期短,发病急,作为家人只能说这段回忆太痛苦,从咳嗽开始到白肺呼吸衰竭只有短短10天,前几个小时还能和我聊天闲扯到了傍晚氧饱和度就低于40,等于说是活活被闷死,十分痛苦。
一定一定要爱惜自己,现在HIV携带者真的很多,我医院,8个房间32个人全是这个病,有两个还是单位体检的时候发现的。我哥走的前一天隔壁病房的一个21岁的男孩也没了,都才那么年轻。
作为家人这种经历真是痛心疾首,医院太平间的人帮他换衣服,都要多收块钱。
滥交男性
我认识的一个人三十多岁,年查出艾滋,后来确诊试验的确是阳性。我只想说活该!此人有老婆有孩子,但是十分喜欢乱搞业余时间除了打麻将就是约炮。
私生活十分混乱。他本来有份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收入不错,工作也体面。现在好了,什么都毁了,家庭事业都没了。他现在还是早期没啥症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感染的。若不是做阑尾炎手术住院也不会知道自己感染艾滋。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所以我特别讨厌那些生活不检点的人,当初你放荡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后果。有的人不仅丝毫不知道羞耻还大言不惭的说男人嘛那个不在外面玩的,所有男人都一样。
做了六年的检验科人员,每年都要上报很多的传染病数据,奉劝大家洁身自爱,婚前不要发生性关系,特别是部分高校学生。
要结婚的年轻美女
在医院实习,一天来了一个漂亮的美女。真的好漂亮啊。大高个,身材嗷嗷好,化着精致的妆。我就多看了两眼。
她耳朵后淋巴结上长了一个小脓肿。医生要给她切除,切除之前做个常规检查。HIV筛查的时候就是阳性,又复查了一遍还是阳性。那美女知道结果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检验报告单最后也没取。
她对象陪她来的,俩人要结婚了。她对象后来也做了检查,是阴性。我不知道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样。只是觉得好可惜。那美女才28岁。再后来听说是她前男友传染给她的,她前男友吸毒。这就是所谓的遇人不淑么?女孩子还是要好好保护自己吧无论什么时候。
如果您身体健康。
无论男女,无论有无发生过性关系,请从现在开始,洁身自爱,婚前不要再发生性关系,婚后忠诚,不要有多位性伴侣。
如果您患了艾滋病?
1、切记心态非常重要,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药,很多艾滋病患者是自己吓死自己的,加速自己的死亡。良好的心态可能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你是能再存活2年,5年,10年,20年。
2、中国治疗HIV的抗病毒药物是免费的,不要担心丢脸或其他原因,一定要谨听医嘱,尽快治疗。
结语:我国抗“艾”之路已走过33年,艾滋病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年9月,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在昆明举行,会上消息,截至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82.07万例,报告死亡25.30万例。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7.99万例,艾滋病人34.07万例。年第2季度,全国新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4.01万例,其中性传播占93.1%,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分别为2.79万例和0.93万例,既往感染者本季度转化为艾滋病人例,本季度报告死亡例。
我国禁毒持续高压的情况下,经注射毒品传播病例持续下降;经输血传播感染艾滋病病例已接近零报告水平,历史上的老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经济、科技发展却来带新的挑战,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带来防控难度提升,互联网带来的约炮便利也让传播随机性更强,LGBT平权也让同性恋人群传播扩大,留学生的扩大也带来了输入型的风险,艾滋病防控有着新时代的难题。
然而,在艾滋病防控的议题上,永远要坚持预防为主,而预防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只有每个人都对艾滋风险有明确的认知,才能让其采取足够的自我保护行为,这是任何行政干预都做不到的事情。
也就是,在艾滋的问题上,如果不统一思想,怎么防都防不住。
这就带来了一个矛盾的问题,要提高大众风险阈值,就必须力度的宣传推广,然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会带来患者人群的歧视甚至患者畏惧治疗等情况,这是个两难的抉择,即不能引起恐慌,又要提高认知。
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矛盾,这就和艾滋病鸡尾酒疗法一样,多药物联用本质上就是药物的饱和攻击,多种药物联合强力压制病毒达到治疗效果,虽然有副作用,但是总体疗效还是正效益的。在艾滋病的宣传也一样,就应该饱和式的攻击,大规模的宣传铺开迅速提高并维持大众的对艾滋病的认知,即使可能有阵痛,但是长期受益是显着的。
综合来考虑,之前一度放松的政策可以再适度收紧,降低输入型风险。在新媒体的时代,用或行政、或市场的手段,在约炮、同性恋的集中的产品投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提高高危人群的安全意识;强制性的在中小学生人群中推行艾滋病防治科普课程,都是新时代下更高效的手段。
艾滋病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道德楷模,因为,管不住下半身,就管不住下半生...
故事最后,温馨提示:
不治之症,为人为己,请洁身自好!
参考资料:
1)《我国艾滋病防治法律政策发展分析》,孟金梅,年
2)《“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十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分析》,郝阳等,年
3)《我国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政策变迁及趋势分析》,徐 鹏等,年
4)《抗击艾滋病三十载:挫折、勇敢、坚韧与爱》系列,Jerry,医药魔方,年
5)《广证恒生:创新引领,方兴未“艾”》,赵巧敏,年
6)《37年来,他一直是黑暗中的那束希望之光》,王中美,华商韬略,年
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引起争议》,谢蜀生,年
来源:港股那点事
点击标题查看
《检验临床面对面》案例征集
检验“视界杯”有奖征文
啊咪老师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4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