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专业实务高

考点: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艾滋病

  一、病原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二、传播源

  患者和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三、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

  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物依赖者和血制品使用者。

  四、临床表现

  ①急性感染期(Ⅰ期):感染后2~4周,血清HIV抗体可呈阳性反应。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

  ②无症状感染期(Ⅱ期):无任何症状。此期具有传染性。

  ③艾滋病期(Ⅲ期):HIV相关的症状,各种机会行感染及肿瘤。

  五、辅助检查

  ①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比值1.0。此检查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②HIV-RNA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艾滋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六、治疗原则

  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齐多夫定是治疗艾滋病的首选药)

  七、预防与护理

  血液/体液隔离,宣传教育和综合治疗

  ●艾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肺孢子菌肺炎

  ●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孢子虫

  练习题:

  1.患者,男性,24岁,8年前发现HIV抗体(+),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0?38.5℃,伴咳嗽、咳痰,入院诊断为“肺孢子菌肺炎”。目前该患者的艾滋病分期最可能的是

  A.潜伏期

  B.急性感染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E.典型艾滋病期

  2.患者,男性,30岁,经商,因“反复发热,伴消瘦、腹泻1个多月”,入院。诊断为艾滋病。护士在护理这位患者过程中不慎被该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以下处理措施中首先应

  A.不用处理

  B.立即去检测HIV抗体

  C.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进行伤口的清洁、消毒

  D.医院,医院处理

  E.立即检测患者的病毒载量

  3.患者,男性,38岁,发热、咳嗽2周,伴胸痛、气短、极度乏力,拟诊为艾滋病。体格检查:体温38℃;双侧颊黏膜散在溃疡、并有白色分泌物;两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血白细胞4.0×/L,CD4+/CD8+比值1,X线提示双肺间质性肺炎。不恰当的护理是

  A.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B.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C.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

  D.提供患者与家属、亲友沟通的机会,获得更多心理支持

  E.安置患者于隔离病室内,病史外挂黄色标志进行严密隔离

  4.患者,男性,37岁,因发热、咳嗽,伴间断腹泻、食欲减退及明显消瘦就诊,既往有静脉吸毒史。查血清抗-HIV(+)。诊为艾滋病进行治疗,能反映此病预后和疗效的检查项目是

  A.CD4+/CD8+比值

  B.血清抗-HIV检测

  C.骨髓检查

  D.血培养

  E.淋巴结活检

  5.患者,男性,37岁,不规则发热、咳嗽,伴间断腹泻、食欲减退及明显消瘦2个月,既往有静脉吸毒史。体格检查:体温38℃,全身淋巴结肿大,质韧、无触痛,能活动。血白细胞4.0×/L,血清抗-HIV(+)。此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

  A.支气管肺癌

  B.艾滋病

  C.白血病

  D.败血症

  E.淋巴病

  6.下列各种细胞中,HIV主要破坏的是

  A.单核细胞

  B.B淋巴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CD4+T淋巴细胞

  E.NK细胞

  7.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患者淋巴结肿大的特征

  A.无粘连

  B.无压痛

  C.质地柔韧

  D.能自由活动

  E.有发热感

  8.患者在查体时发现血清抗-HIV阳性,护士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时,不正确的是

  A.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

  B.严禁献血

  C.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

  D.不能和他人共享牙刷

  E.外出时应戴口罩

  9.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隐孢子虫

  B.肺孢子菌肺炎

  C.无菌性脑炎

  D.外阴疱疹病毒感染

  E.尖锐湿疣

  参考答案:1-10 ECEAB DEE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xuandoor.com/jbby/47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